观后感范文

《龙门石窟》观后感游记

发表于2018-06-05 08:2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龙门石窟》观后感游记

      上一篇以流水账的形式书写了在洛阳旅行两日的经历,回到郑州躺在房间里,回想洛阳这座千年古城,13朝古都,洛河之阳,曾经那么繁华,这里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博物馆,每一个部件都能讲述出很多朝代的故事,可是近百年来这里发生最多的故事就是各种盗取和毁坏这座博物馆,著名的洛阳铲就是在民国兵荒马乱时期,一群盗墓者挖掘文物的文物贩子发明的,可以说是很多珍贵文物被盗取者倒腾到了国外,成为国外很多博物馆的珍藏,而兵荒马乱和荒唐文革时期,这里遭受的破坏,由于她的从里到外都符合“四旧”标准,文革时期这里遭受的破坏要比其他地方有过之无不及。
       在郑州我想了很多问题,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的起因,应该是在大清国灭亡之前的一个举动,很是值得商榷,就是1905年大清取消了科举考试,一个存在了1300多年的选拔人才制度,由于其迂腐、枯燥、陈旧,其中还间夹着腐败,因此病入膏肓,慈禧太后听取了袁世凯和张之洞的建议,取消了科举制度,想用现代教育方式代之,可是当时中国得现代教育制度尚未建立起来,正是在模仿西方国家准备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中国第一所大学是1895年盛宣怀在天津建立的北洋大学堂,三年后京师大学堂才建立,而京师大学堂在蔡元培进入之前就是一帮纨绔子弟嘻嘻戏耍之地,大学如此,小学中学更没有建立起现代教学制度,而一直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弊端,但是他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教育体系,新的教育制度尚未确定,旧有的制度被废除,一下子中国的教育体系成为真空,原来还能“学而优则仕”,现在这条路基本上被堵死了,当兵可能是最直接出人头地的出路,这是好的,不好的就投机,挖点祖宗的东西卖给对中国感兴趣的老外吧。
       在民国建立之后,军人最吃香,军阀割据混战,谁管他教育,占山为王,枪杆子出政权,占地盘,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好在有几个还真做好事,黎元洪就投资教育,现代教育体系是在平息了军伐混战才慢慢建立起来的,北大清华南开交大北洋同济等等相继成立,而且这种制度的确造就了人才,那是以后的事情,而在教育体系真空地带,中国大地上兵戎相见,军阀混战,你争我夺,国际社稷老百姓生活先靠一边,我得争地盘, 发财就发老祖宗的财,各种墓地成为盗取的目标,孙殿英盗了慈禧和乾隆的墓,实际上孙连仲如果盗了武则天的合葬墓成功的话,比孙殿英还要遗臭万年,中国大地上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倒卖祖宗文物的热潮,龙门石窟的石刻佛像几乎都被盗取干净,留下空空的洞穴,而所谓北洋政府做了什么,制止了这种疯狂行为吗?
       好在民国后期现代教育逐渐建立,在抗战最艰苦岁月里,西南联大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很多留洋回来的人才为国家社稷出力出人。国家认识到了文物的重要性。保护文物工作进入到日常工作进程中。
        可是到了文革时期,这次不是废除科举制度那么简单了,而是废除学习,学生要学工、学农、学军,最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大学常年不招生,文革期间老师被批斗被打死,知识分子臭老九,工人农民可以成为副总理副委员长,打砸抢的头头成为党中央副主席,小学毕业生可以成为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领导,这种示范效应使得中国教育又遭到灭顶之灾。
       一群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年轻人,有门路的当兵,没门路的下乡、挂马子、打群架、抢东西。《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影视作品反映的就是那一时期年轻人的生活,《老炮》的主人公,年轻的时候就是打群架的高手。
       邓大人未上台就恢复高考制度,改革从文化中开始,多次严打,接下来的经济改革开放,使得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我们的教育体系目前虽然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毕竟还是在轨道上前行,如果文革再继续十年,会发生什么事,大家会想象的到的。
        看到龙门石窟空空的石穴,心里有点难过,一座座瑰宝成为了空洞,而在法国留学回来的常书鸿历经苦难,千辛万苦保护了另外一处瑰宝莫高窟,先进教育下的结果是不同的,而另一位得到美式教育的梁思成,抵制不过农民领袖的政治冲击,老北京城在梁先生面前几乎消失的无影无踪。
       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但要坚持和延续,什么是文化自信,不是抱着旧的东西就是自信,也不是脏水和孩子一起泼出去,什么事情要去伪存真。
       曾经有一本书里面的观点是极端的变革往往是社会剧烈动荡,百姓民不聊生,采用渐进的改革才会平稳过渡,苏联社会主义一日想跨进资本主义,就像中国大跃进一步跨进共产主义,其结果都是失败的,俄国现在的领导人普京20多年前吹牛逼,给我20年跨进发达国家,至今俄罗斯还是那么阴死阳活的。
       在洛阳想的有点多,继续旅行吧。
返回观后感范文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艺术人生观后感范文
  • 下一篇: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