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

浅谈昆曲《桃花扇》中的爱情、家国与美

发表于2018-07-19 07:30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浅谈昆曲《桃花扇》中的爱情、家国与美

——江苏省昆剧院钱振荣龚隐雷版《桃花扇》观后感想


【摘要】
       通过对昆曲《桃花扇》[1]的观赏以及之后的主演讲解,对“爱情”、“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以及“戏曲中的表现手法与审美体验”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昆曲 桃花扇 爱情 个人命运 家国情怀 表现手法 审美体验

【引言】
这学期听林叶青老师在课程“戏曲与中国文化”中讲解推荐的同时,去新清华学堂看了江苏省昆剧院的一戏两看《桃花扇》。之后又去参加了主演钱振荣老师和龚隐雷老师关于本次演出的讲座[2]。感受颇多,对《桃花扇》中的爱情、家国情怀以及其表现手法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讨论,望读者批评指正。

【正文】

一、     戏曲中的爱情

看完《桃花扇》,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有关爱情方面的一些启发。
戏曲中,爱情几乎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桃花扇》通过艺术化、夸张化、浪漫化和戏剧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开端近乎完美,却又最终十分无奈地结束的侯李爱情。这种让我们不禁憧憬遐想的美好爱情,却紧接着被无情地打碎的过程,使我们收获了极强的情感波动体验。这很能引发人对爱情本质的思考。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最美的爱情?侯李之间的爱情存在什么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简单回顾一下这令人羡慕又叹惋爱情故事:
《却奁》之前的《访翠》和《眠香》,已经交代了侯李之间的爱情发展过程:男主角侯方域作为一个富有才华和政治抱负的文人,怀有一腔的政治抱负。听苏昆生转述风尘知己李香君的三句话:(1)“世上竟有这样忠奸分明的公子;”(2)“竟有这样雄辩精辟我文才;”(3)“可惜无缘相会。”态度也从(1)很意外的“哦?”到(2)小得意的“嗯~”再到(3)迫不及待的“正好要去!”可见,侯方域对李香君的认识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认识过程的。而女主角李香君对侯方域的感情,则是从与侯方域三观和政治抱负一致而产生的好感,逐渐变为对复社文人的敬重和仰慕,最终才上升到对侯郎的爱情爆发。由此可见,侯李之间的爱情并非传统才子佳人式的一见钟情或男欢女爱,而是建立在对对方人格层面的相互仰慕的基础上的[2]。
《却奁》一折,则是全剧的转折点和核心。这一折给我的触动很大。正如李香君的扮演者龚隐雷老师所说,表演爱意,整晚剧中只有这一段。所以自然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一开场的带戏亮相,就将新婚夫妇间的浓情蜜意表演到了极致。[2]十分具有感染力,令人羡慕不已。而《却奁》这一折的主要部分,讲述了沉浸在幸福中的李香君,听闻妆奁费用竟是由魏忠贤一派中的阮大铖,为结交侯方域所赠,便愤然掷衣于地,坚决却奁。李香君作为却奁这一幕的核心人物,展现出来了不一般的侠骨柔肠与正气凛然。即使是珍贵的妆奁,也因为赠物之人出自魏党而坚定地拒绝。这种爱憎分明的情怀也使得侯郎对香君的单纯欣赏上升为敬重的程度:从穿戴上妆奁的“十分姿色又添两分”到却奁后“十分容貌又填了十分”。
在看江苏省昆剧院的《桃花扇》本戏时,这一幕使我颇有感触:首先,作为一个青楼女子,李香君能在大义面前做到不贪恋财物,正义凛然,非常令人敬佩。其次,侯方域在听了香君的一番抢白后,也能够立刻转变态度,按照香君说的去做,并且表达出自己由衷的敬重和喜爱之情,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然而,却奁是有代价的。当时落魄的阮大铖,因南明的建立又重新发达起来。小人的报复心理是很强的,因此迫害侯方域,并且之后唆使田府强娶李香君。由此便有了《辞院》、《寄扇》两折。侯方域虽有不舍,但为了避祸还是坚决离开。而预感到分别的李香君忍受着恐惧绝望,也还是强展眉眼来安慰对方,并在之后为了侯方域守节不惜触破额头,血溅桃花扇。在这里,我感觉到:李香君对侯方域的爱,是极其热烈坚定的,但爱的并不仅仅是侯方域本人,更多的是他所代表的忠君报国的形象。而侯方域对李香君的爱,虽然从一件钟情到愈发敬重都是爱她这个人,但是这爱情在他心中的地位却比不上自己的追求和抱负。
最终,侯李双双入道。单从爱情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他们确确实实是失败了的。香君爱的,是那个心目中意气风发、胸怀天下的侯郎;而侯郎虽爱香君,却无法放下心中的理想和执念。或许正是这种悲剧,能够体现作者的家国情怀,艺术价值更高[6]。不过,我想,抛开政治层面不谈,就单论爱情而言,爱一个人,就应该无条件爱他(她)的全部,并且无私奉献[7]。侯李爱情的失败,或许正在与他们都把对方当做自己心目中的一个理想爱情的概念来追求,希望借以实现自己对家国大义的追求,以及爱的渴求,而并没有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也可以说是丝毫没有为对方设身处地地去着想。所以,我认为,要想收获真正的爱情,首先便应该完完全全地接受一个人,不要用所谓的“正确”去要求对方,而是应该尽己所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谅对方,去奉献自己。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爱,而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伤害。

二、     现实中的爱情

戏曲中的爱情往往太美好、太夸张、太稀有、太热烈、太浪漫、太艺术化了。我们现实生活中,往往都是充满平淡、误会、争吵、厌倦,有时甚至会相互怨恨。哪里有一点家国情怀这样的高大上东西在里面呢!
不过现实中,却的的确确充满着各种小美好。很多时候,对方不经意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局安慰的话语,一个意外的小礼物,都会让我们愉快惊喜。戏曲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完美爱情的概念,不过我们要清楚,这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是有一定差距的。
然而,既不需要否定戏曲中爱情的真实性,也不必因为现实中的爱情充满摩擦与不完美而感到悲伤。我们应该认识到,戏曲中的完美爱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努力追寻的方向,并给我们以希望;而现实生活中的小摩擦,反而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爱情的真实性、以及人生活在世上的种种不易。
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而爱情则很需要相互包容。很多时候,正是对对方缺点的宽容,反而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身上也一定存在着总总类似于这样的不足支持,同时也会让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更进一步呢。

三、     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

爱情固然重要,但是面包同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所以我接下来想谈一些与个人事业发展有关的话题——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
本剧中的男主角侯方域,在国破家亡以后,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就此归隐山林,甚至以死殉国,实在是可惜了这许多年以来读书游历学到的才华与理想;而另一方面,如果就此侍奉新朝,则忠孝不许,枉费了圣人多年的教导,愧对于对他给予厚望的香君,更愧对于养育他的国家和百姓。在这样的纠结中,侯方域哪条路都不愿去走,最终入道避世,抱憾终生。
从这里不难看出,在侯方域那个年代,人们所谓的人生追求和抱负,往往是被理想化了的。比如说读书就一定要考取功名,为朝廷效力,并且要为国家尽忠。这是一种相当限制人自由和权利的社会约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人的理想抱负,居然只能在极小的限定范围内做出选择,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而且,一旦这个理想实现的可能性被现实的客观条件无情地碾碎,整个人的精神支柱便会瞬间垮塌。
试想,倘若侯方域能够不拘泥于“忠君报国”,纵然会被香君嫌弃,被世人唾骂,也还是可以在新朝一展宏图,有所作为;或者,如果能够放下“学有所用”的执念,纵然学问无用,也还有颜与香君重逢。不过,侯方域的确有他的时代局限性。而且在巨大的打击之下,心灰意冷也是正常的反应。更何况,虚构人物的命运本来也有为作者写作意图服务的作用(双双入道的结局蕴含了作者孔尚任的一种“伤痕文学”[3]、“人生空幻”[4]的主题和感想)。
所以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责怪侯方域,而是应该更深层次地去理解作者如此安排的意图。通过查阅文献,我找到了一些学者对作者孔尚任创作意图的推测,比如“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1]”:厌恶战乱[3]、对人生空幻[4]这种无奈感伤的尽情抒发之情[5]、以及引发人们对爱情、事业、社会责任乃至国家兴亡的思考等等。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深刻反映了社会苦痛的[6]。本剧就借侯李爱情的痛苦,体现了各种人物命运的悲剧。而一个时代文人的痛苦,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悲剧[2]。受到此剧的感染,我也会更深刻地“反对残酷的战争”、“学会通过艺术来抒发感情”、“积极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的关系”等等。
更重要的是,作为新时代的读者,我们有必要认识到:所谓的人生理想,仅仅是一个美好的目标。它可以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但不应该代替我们的人生信仰。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不管时代、社会、环境发生怎样的巨变,都不宜墨守成规,而应当永远用乐观积极、向上发展的方式去直面黑暗惨痛的人生,并且不懈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

四、     戏曲中的表现手法与审美体验

说完了对《桃花扇》中爱情与事业的感受,最后,我想试着粗浅地分析一下这部戏的表现手法与审美体验:
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有教化育人的作用。好的文艺作品应当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引人思考方能长盛不衰。通过看戏,我们可以了解到戏曲背后深刻的历史和苦痛的社会现实[5]。通过侯李爱情的悲剧,可以一窥明清易代时期,一代文人的巨大痛苦,以及民不聊生的战乱悲情,对这种苦痛深刻的历史有进一步的深入的直观的体会,进而去思考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家国、什么是天道等等。这些都是戏曲价值的重要体现[6]。
当然,除了教育的价值,戏曲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那就是“美学价值”。一部戏,不论讲述的历史多么深刻,蕴含的道理多么正确,倘若缺乏了美的体现,也会索然无味,与枯燥的史书无异。所以,作为一部经久不衰的昆曲名作,《桃花扇》中的许多细节都经过了无数代的昆曲艺术家们精雕细琢,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匠心独运,充满了看点与美的享受。
其中给我震撼最大的就是钱振荣和龚隐雷老师在《余韵》一折中,表现出来的强烈反差之美[2]:在同一个舞台上,展现出来了两个空间,一个是香君站在门外,面带笑容、满怀希望地唱着与侯郎初见时的【皂罗袍】,想象着往昔心目中的理想侯郎;而另一个则是侯方域站在门里,随着香君的歌声,不自觉地回忆过往。过往的形象越是高大完美,对比之下如今的落魄则越是无颜相见。短短一幕中,竟足足有三处极强烈的对比同时展现出来:理想中意气风发的侯郎与现实中失魂落魄的侯郎、香君的充满希望与侯郎的心灰意冷、往昔的温暖甜蜜和现今的凄凉破败。如此鲜明的反差造成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得以将本剧的悲剧色彩深深地刻在观众的脑海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强烈的反差和巧妙的构思深深地打动了我,而这种首尾呼应的表现手法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太极式审美”,在结构上十分圆满。内容本身虽是悲剧,但仍给人以希望和光明。
此外,《却奁》一折中,香君将华美的衣服抛在地上时,用的力道恰到好处。若太轻,则体现不出香君愤怒的情感;若太重,则又会显得过于刚烈,有失美感。所以此处龚隐雷老师在表演中拿捏得恰到好处,着实是费了一番功夫。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都能看出昆曲艺术家们在细节处的精心设置和匠心独运。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思考,对昆曲《桃花扇》中的爱情、家国和美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一些更深的体会。
我们在追求完美爱情的同时,也要时刻记得现实的不完美性。尽量做到全面地接受、包容所爱的人,并且应该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方能接近美好的爱情。
当人生理想收到打击后,不宜轻言放弃,要永远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直面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
另外,观赏戏曲艺术到时候,我们也应用心去感受艺术家们精雕细琢、匠心独运的表现形式与审美价值。
以上就是我目前对这部戏中一些内容的理解和粗浅的分析。
最后,感谢林老师一学期以来的辛勤授课与辅导!

【参考文献】
[1].孔尚任. 中国四大古典名剧·桃花扇[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2].龚隐雷、钱振荣.《歌尽桃花扇底风》-昆曲《桃花扇》表演赏析.清华,2017.11.3.
[3].薛若琳. 缅怀苦难-讲述传奇-论清初传奇《桃花扇》.艺术百家,2017第4期.
[4].刘馨贤.孔尚任作《桃花扇》中的人生空幻感.《戏曲之家》,2017第07期.
[5].李萍.歌不尽的《桃花扇》-论审美“韵味”.美与时代,2017.05.
[6].李国栋.《桃花扇》侯李入道结局探因.四川戏剧,2017.05.
[7].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3.


2017.12.31晚
于清华大学紫荆公寓
返回观后感范文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俄罗斯世界杯观后感
  • 下一篇:婺剧《僧尼会》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