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

《开学第一课》先睹为快!(附观后感写作指导、直播入口)

发表于2020-09-01 07:03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先睹为快!(附观后感写作指导、直播入口)


每年9月新学年开学之际,《开学第一课》都会如约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


2020年《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1日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正式播出。




这堂课,央视Boys主持,钟南山院士开讲,“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授课,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压轴……



重量级老师+全方位干货,别错过!



今晚8点,开学第一课CCTV-1准时开讲!快收好课程表↓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写作指导


在集体上完《开学第一课》后,我们一般还有一项有意义的作业,那就是写观后感。
在此,一位老师为各位同学精心整理贴心的写作指南,帮助大家厘清写作脉络和写作思路。
何为观后感?
观后感,即观看完电视、电影等文艺或文化作品之后的感想、感悟、启发、联想或决心。
其中,“观”是基础,重点是“感”。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也可以是受作品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还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或理想。
如何写好观后感?
梁衡先生概括出了“文章五诀”,即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正好对应文章中不可少的景物、事件、情感、道理、典故。
观后感的写法可以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夹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但一般情况,离不开以下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事件+情感+总体感受
第二部分:简要概括节目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进行描写或议论。
第四部分:升华主题 + 扣题
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重在“感”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2. 离不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
3. 联系实际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回顾往期《开学第一课》
1. 2019年开学第一课
主题:2019年《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年开学第一课让人印象特别深刻,不单单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来自心灵的敲击。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融合了建国70周年的特殊性,我们看到了一幅又一幅时刻与祖国相连的温馨画面,看到了民族团结是一家的感动,更是感受到了我与祖国共成长的满足感和骄傲感。
从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里,我读懂了建国70周年祖国的发展历程,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中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从外来的赞美声中看到了祖国的与众不同。
与祖国共成长的10年里,我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到了如今活蹦乱跳的少年,听着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就是:“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啊!”听着开学第一课嘉宾亲口讲述的故事,我更深切感受到了祖国在岁月的沉淀中变得越发迷人,她成长得越是光彩夺人!
在往后与祖国共成长的岁月里 ,我将带着祖国赋予我的力量,更加坚定前行,去开拓自己的人生,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看完开学第一课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中对祖国的祝福似有千言万语,皆化为我和我的祖国永远不分离,我与我的祖国共成长在这片土地里,这片蓝天下!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70年里,从毛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升旗了我们的五星红旗,到如今,在无数个地方发已经无数次升起了我们的五星红旗,其中见证着的就是我们国家的一次次腾飞。
在今晚播出的2019年度《开学第一课》当中,我们的五星红旗再一次的冉冉升起。与往时不同的是,这次的五星红旗升旗仪式是为全国的中小学生而升起的。为什么要为全国的孩子专门进行这么一次升旗仪式呢?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个就是告诉孩子们,中国已经变得强大了,我们所生活的就是一个强盛的时代。我们的国家经过我们前人的建设,从国家建立,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再到举办奥运会,直到现在的建国70周年,我们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政治亦或是文化,都有了不俗的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强大,是让孩子为祖国而自豪。
第二个就是让我们铭记历史,铭记革命先烈的付出。在节目中当中,给我们介绍了几个人物和他们的经历,一个是小说《红岩》中的原型郭德贤老奶奶,一个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夏伯渝老爷爷,一个是海军严冬,一个是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一个是杜岚老校长,这些人物和李经理五一不是为了守护五星红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第三个就是正值我们国家建国70周年之际,对孩子普及爱国教育也是很合时宜的。国家的发展始终都需要人才,而孩子就是我们未来的人才。我们只有对自己脚踏的土地足够热爱与自豪,才会把自己奉献给这片土地。国家的繁盛与公民的爱国有很大的关联,所以我们为了中国的未来,为了中国人的未来,进行爱国普及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 2018年开学第一课
主题:2018年《开学第一课》以“创造向未来”为主题,为全国中小学生献上一堂生动而有重大意义的教育课。
观后感
佚名
新学期开学了,全国上下都关注教育部直发的《开学第一课》。学校下达通知,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观看这重要的一课。
等看完这个《开学第一课》时,已经快11点了,一直坚持看完,看完就一头扎在床上睡着了。这样的状态是我不喜欢,原本应该是一起看完了,两个人交流一下的。
可是时间实在是太晚了——由此,我也想建议一下,这个开学第一课能不能八点开演,或者就不要下命令通知,看直播了,等到第二天看转播也行啊。孩子都是认真的,老师通知1日晚上九点开始观看,他就不折不扣,想让他看转播也不行。
开场一曲吴磊演唱的《梦想开始的地方》让每一个学生点燃“学校就是梦想开始的地方”,让每一个学生开始放飞梦想。开学第一课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拉开了帷幕,董卿与撒贝宁两位名主持闪亮登场。这两位一出现,让这开学第一课变得隆重而大气起来了。
当董卿宣布这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后,精彩一课的内容便慢慢地呈现在了每一个学生与观众面前。大家一起开始聆听前辈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发生的事,一起走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起感受属于我们中华儿女的民族骄傲和自信,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中华文化的求知渴望。
中华民族究竟有怎样的骄傲?我们和主持人一起从“字以溯源”开始感知。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或许都有一个故事,这也许是汉字与世界上的其它文字的本质区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宁教授讲述致力于研究汉字六十余年的故事,追根溯源,鉴古塑今,带领我们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感受文字的起源与变化,从而让学生知道:只有更好地认识过去,才能更好地拥抱未来。
接着当“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讲述他痴迷于汉字的故事时,相信你会与我同样震撼。没有想到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汉字有着如此巨大的热情,几十年倾尽家财、不遗余力地研究与传播汉字,在此期间遇到了那么多困难,都没有放弃。他的故事感动着我,也许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
每一位中国人都该清醒,本该中华儿女做的事情却让一个外国人做了,坐在电视机前,让人汗颜。若我们国人多一些对中华文化如此痴迷的人,我们的文化没有什么理由不辉煌灿烂。
“字以溯源”为我们讲述了前辈们为了传承、保护汉字而坚守一生的故事,想如今,我们的“汉字”已经“走出去”,并且在世界上非常流行,这就是我们汉字的骄傲所在,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骄傲所在。

3. 2017年开学第一课
主题:2017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
汉字,我们的骄傲
——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佚名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终于播出啦,今年的主题是“我的中华骄傲”。关于中华骄傲历史书上写了很多很多,如四大发明、精美的瓷器、丝绸等等。但我觉得汉字更有代表性。正如节日中王宁教授说,汉字和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
一笔一划中涵盖丰厚的历史底蕴,汉字带领我们感受过去,思考未来。它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传统文化中不能缺失的根基。
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字,同时又是一种文化,它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蕴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保留了古人的思想。汉字是一种拥有无限魅力的文字。
日本、韩国等国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汉字正在飞速向国外推广,现在,美国有了“孔子学院”,许多美国人,都到那里去学习中国的汉字。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只有汉字才能独享“艺术”这个词。汉字能写得像水滴滑过荷叶般轻柔,行书流畅,正楷端庄,而英语,只被束缚在四线格中,松也松不开。汉字是有趣的,有的是象形字,模仿得惟妙惟肖,如“人”字,不正像一个人伸长了腿在走路吗?还有的是谐间字,有地方口音的人,有时会因谐音闹笑话。
所有的汉字都不是僵硬的符号,它们都有各自的含义。我看见“花朵”这两个字,仿佛闻见了花儿的芳香,看见了花儿的美丽纯洁。
我看见了“绿草”这两个字时,我好像站在绿油油的大草原上,一种清凉的感觉向我袭来,我仿佛触到了小草,柔软,舒适。当我看到“光”字,我便觉得有一道温暖的光照射到我身上。
暖暖的,柔柔的。我又瞧见了“爱”,一种朋友之间的、家人之间的,一种很温暖的爱,把你包了起来。当你写到“人”时,一股敬佩之情传遍了我身上。伟大的古人为我们创造了汉字,让人类文明得以传承下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4. 2016年开学第一课
主题: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是 “先辈的旗帜”,围绕“长征精神”,为同学们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
观后感
佚名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 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
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沃尔玛,为超女疯狂的时候......
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6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
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以上文章仅供大家参考哦~


直播入口





直播时间:2020年9月1日晚8点



直播入口:https://tv.cctv.com/live/cctv1/(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跳转)
返回观后感范文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期待!2020年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写法指导版)来了,请老师
  • 下一篇:2020年《开学第一课》节目单来啦,附观后感指导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