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

抗美援朝70周年观后感心得汇总

发表于2020-11-25 10:03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抗美援朝70周年观后感心得汇总




抗美援朝70周年 | 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伟大战争


“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结论性表述。确实,抗美援朝战争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骄傲、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场伟大战争。

   

抗美援朝出兵决策是英明的


抗美援朝战争不是中国人民要打的,而是美国当局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当局从其称霸全球和在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立即进行武装干涉,支援南朝鲜军作战,同时派其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干涉中国内政。8月27日起,美国侵略朝鲜的空军飞机即不断侵入中国东北边境领空轰炸扫射,杀死杀伤中国百姓,破坏中国人民财产。美军仁川登陆成功后,美国当局不顾中国政府明确严厉的警告,命令美军地面部队于10月7日大举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进攻,朝鲜处境危急,中国大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劳动党中央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直接出兵援助其作战。

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一周年,几十年的战争创伤未及治愈,国家一穷二白,处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状态,中国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生活秩序都未走上正轨。

中国出兵援助朝鲜是与美国军队作战。中国无论经济力量还是军队武器装备,与美国都无法相比。

美国工业发达,技术先进,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美国军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美国具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还有原子弹,从朝鲜战争一开始就将海空军投入了作战。此时投入到朝鲜的作战飞机已达1100余架,海军舰船近300艘。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和空军还在组建过程中,没有形成战斗力。地面部队,美军一个师的装备即大大强于解放军一个军的装备。

比较强大的苏联尚惧怕美国三分,中国这种状况出兵与美国军队作战,能打赢吗?中国的经济力量能支持与美国进行一场战争吗?一旦引火上身,中国将更加困难。是否出兵援朝,毛泽东也是思之再三,很难下决心。

正是中国面临的困难太多太大,毛泽东于10月2日下午、4日下午、5日下午,先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出兵援朝问题。直到5日下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形成了一致认识,作出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时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二十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的。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再一件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时,也科学地分析了中美两国的优劣条件,认为美国虽强也有弱点,中国虽弱也有有利条件,美军不是不可以打,中国出兵参战不是完全没有胜利的希望。特别是出兵决策作出后,为争取战争的胜利、避免最不利局面的出现,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军委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准备。

正是这个英明伟大的战略决策,志愿军出现在朝鲜战场,特别是第二次战役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得落花流水,一举将其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震惊了全世界。彭德怀后来曾说:“这个决心不容易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伟大的


衡量战争胜负的标准,就是看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为抗美援朝战争确定的基本战略目标是,迫使美国知难而退,打到三八线地区,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战争的结果,完全实现了这个预期的战略目标,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当时最现代化的武器,包括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使用其占优势的空中力量对志愿军和人民军后方进行毁灭性的轰炸,在某些地区的投弹密度达到了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的水平。而志愿军没有海军参战,战争后期只有少量空军掩护后方运输,没有能力对美军后方进行轰炸打击。美军在战场上是陆海空三军联合的立体的全方位作战,志愿军只是陆军在少量坦克和炮兵支援下的单一地面作战。

就是这样,武器装备只有“叫花子”水平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武器装备“龙王”水平的美国军队,打败的是世界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军队,这不是一般的胜利,而是非常了不起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不但完全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而且战争消耗和人员伤亡,“联合国军”方也远远大于志愿军方面。美国在战争中的战费支出是400亿美元(有的说800多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而中国支出战费6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5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560余万吨。

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在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中,朝中方面公布的战绩,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敌军109万余人。美国官方公布美军伤亡失踪和被俘共14.2万余人;韩国国防部公布南朝鲜军伤亡失踪被俘共98.84万余人。美国和韩国官方公布的各自损失数的总和为113万余人,大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公布的歼敌数,且不包括英、法等其他国家军队的损失。同一时期,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伤亡、失踪和被俘62.8万余人。志愿军和人民军的人员伤亡与“联合国军”的人员伤亡对比为1比1.7。另美国在华盛顿特区建成的“韩战老兵纪念碑”中,刻在碑上的美国和“联合国军”伤、亡、失踪、被俘总计2429370人。


美国人在评论这场战争时,只是说成功地阻止了共产主义的进攻,其海空军优势的威力得到了充分发挥,除此美国官方没有一个人认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军事胜利。讲到这场战争时,多是用“受挫失利”、“苦涩”、“损失”、“没有获得胜利”等字眼。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位教官说:对美国军人来说,如果说朝鲜战争打成了平手,那是自欺欺人。中美两军的战斗接触是在中朝边境地区展开的,单从地理上讲,始于鸭绿江而终于三八线,胜负之势是不言自明的,没有必要歪曲和掩盖。对美国军人来说,朝鲜战争是完完全全的军事失败,一个世界公认最强大的国家的陆海空三军联合立体作战,却没能打过一个贫穷国家装备原始的陆军,而且输得很惨。这是美国军队和美国国家永远的耻辱和疮疤。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人不愿提起这场战争,称朝鲜战争是“被遗忘的战争”。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抗美援朝战争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意义是深远的


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重大牺牲和代价,但是中国人民取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目的,支援朝鲜人民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稳定了朝鲜的局势,保卫了中国大陆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乃至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

这场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真正的大国地位。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除抗日战争取得反法西斯侵略的胜利外,只有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掠夺的挨打受欺史,只有任人宰割、割地赔款的屈辱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无论当时的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都没有正视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震动了美国,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整个世界都不得不对中国刮目相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国际威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软弱可欺的形象,一扫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的耻辱,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

这场战争打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稳定了社会秩序。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同时,即以最大的决心,采取断然措施,加速剿匪、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步伐,为支援战争,也为恢复国内建设提供稳固的社会基础。至1953年底,已先后基本肃清了反革命,剿灭了匪患,完成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的新解放区全部土地改革,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安定了社会秩序,并且和平解放西藏,中国大陆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统一。中国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生活秩序都走上了正轨。

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和自信,打出了中国人民极大的爱国热情。从晚清到民国,中国政府软弱无能,中国人民一盘散沙,国家没有尊严,人民没有自尊和自信。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在战场上打败美国军队,国内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振奋、唤醒了中国人民,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中国人民真正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由一盘散沙聚拢成了有力的拳头。

这场战争打出了国家建设发展的长期和平环境。抗美援朝战争虽付出了巨大的物力消耗,但由于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生产建设积极性,从而按时完成了原定的国民经济恢复计划,取得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第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更为重要的是,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使中国取得了进行和平建设的环境,至今中国已赢得了70年和平建设时间。

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打疼了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和美国当局,极大地教训了美国霸权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最强国,到处称霸。但在朝鲜战场上却吃了败仗,碰得头破血流。这场战争是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胜利班师的战争。这对中国具有“恐美病”的人是极大的教育,对亚洲和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是极大的鼓舞。美国当局从朝鲜战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人民是有力量的。


这场战争打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直至现在仍被广为传颂。

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场伟大战争。(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

抗美援朝70周年 | 肖裕声:抗美援朝是惊天动地的立国之战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毋庸置疑,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立国之战,无论在世界战争史上还是中华文明进程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场带有国际性的正义战胜邪恶、主权战胜霸权、民族独立战胜干涉主义的大规模现代化局部战争,对亚太战略格局和世界和平与安全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战争硝烟渐已远去,战争影响仍在持续,回顾和思考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对认清并应对当今世界形势和我国周边局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一仗打出了军威国威



这一仗打出了军威和国威,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伊始,面对的是长期战争造成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和各方面极为严重的困难。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请求中国出动军队进行支援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与世界上最强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美军作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凛然。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艰难取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他们冒着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前仆后继。无数勇士身负重伤后从血泊中爬起来冲向敌人,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枪口,即使战斗到只剩一人一枪,仍然坚守阵地,顽强地同敌人血战到底。在反击敌人的“空中绞杀”中,他们冒着密集的轰炸和严密的封锁,建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在“空中拼刺刀”的勇猛战斗中,他们搏击长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国际威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一扫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屈辱,使中国人民真正地扬眉吐气,使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毛泽东所说:“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美国人沃尔特·赫姆斯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一书中这样评述:“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由于共产党中国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和坚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它也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自己的声誉,而且看来会成为远东与西太平洋地区共产党的领袖。”可以说,是抗美援朝战争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坚强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国各族人民坚信,跟着党走就有希望,听党指挥就能胜利。



“没有任何部队能击退中国人”



这一仗击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结束了西方殖民者依靠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历史。



朝鲜战争爆发之初,美帝国主义气焰十分嚣张。它根本不把中国和朝鲜放在眼里,对于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置若罔闻,认为中国出兵援朝“不足为患”,断言其侵朝战争“是赢定了”,并且“能够在圣诞节结束战争”。美国军队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还动用了其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海军的大部分兵力投入战争,采取陆海空军协同的联合作战、特种混合支队的作战、绞杀战、细菌战等,花样繁多,战况惨烈。但结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消灭了109万余“联合国军”,美军损失830亿美元和7300万吨物资,而且从鸭绿江边被赶回到三八线以南,遭遇空前的惨重失败。



这场战争是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胜利班师的战争。这一仗,美军碰得头破血流,遭遇惨重失败,美国朝野上下无不为之震动。美国前总统胡佛曾沮丧地说:“美国在朝鲜被共产党中国打败了,世界上没有任何部队足以击退中国人。”美国任命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后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美国前国防部长马歇尔在谈到侵朝战争时说:“神话已经破灭,美国原来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



朝鲜战争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向世界发出雄壮的声音:“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毛泽东这样评价:“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这对中国有“恐美病”的人是极大的教育,对亚洲和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极大的鼓舞。这是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反侵略作战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宣传,大讲特讲。



铸就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这一仗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靠着向死而生的英勇决绝,才形成了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据统计,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式英雄有44名,用身体堵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式烈士有6名,舍身炸毁敌人火力点的董存瑞式烈士有9名,为救朝鲜妇女儿童而牺牲的罗盛教式烈士有6名。他们身上展现出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党和人民随时准备牺牲一切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铸就的中华民族魂。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十几万英雄儿女长眠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如此巨大的牺牲、如此重大的胜利,得益于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上下一致、同心协力、团结对敌,汇聚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力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毛泽东曾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抗美援朝精神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血战到底的气概,彰显了“毛泽东思想化”的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精神。



没有这场立国之战,就没有新中国建立以来数十年的和平环境和强势崛起。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华民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凝聚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并没有随着战争的胜利和志愿军的凯旋归国而结束,它像中国革命的其他精神一样深深地镌刻在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上,不仅在对外战争中,而且在国内实践中影响、渗透、凝聚和创造出许多新的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



这一仗锤炼了经过严酷战争洗礼的人民军队,锻造了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长城。



这场战争是一场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和依靠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强敌最为典型的一场战争。我军先后参战的部队有步兵27个军又1个师,直接参加过第一线作战的为25个军又1个师;地面炮兵10个师又18个团;高射炮兵5个师又10余个团和60个独立营;装甲兵坦克3个师;空军歼击机航空兵10个师又1个团,轰炸机航空兵3个大队……先后经受锻炼的志愿军部队多达290万人。毛泽东称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他说:“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



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对于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训练和保卫国防作战及援外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研究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面对装备高度现代化的“联合国军”,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以彭德怀为首的志愿军统帅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战争指导路线,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把毛泽东军事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毛泽东强调,志愿军作战,应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志愿军广大指战员扬我之长、补我之短,避敌之长、击敌之短,对付强敌的进攻,充分利用出兵的突然性,发挥我之夜战、近战和运动战的擅长,并配以部分的游击战和阵地战,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当战争转入相持局面时,我适时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指导方针,创造了许多有效战法,如坑道作战和不远离阵地的进攻战、阵前潜伏作战,以及“零敲牛皮糖”、打小歼灭战的原则,积小胜为大胜,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大歼灭战;适时组织部队轮番作战,以休整部队,充分发挥我军兵力雄厚的优势,等等。



志愿军将士坚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迅速改善了装备、提高了技术水平,催生了我军由单一兵种作战过渡到现代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创造了依靠劣势装备打赢现代战争的一系列新经验、新战术、新战法。同时,还在战争中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促进了我国军事思想和军事科学技术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使我军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原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

抗美援朝70周年 | 铭记,是最好的致敬


文/曹智 陶德言 张非非 孙仁斌



碧云黄叶,秋色连波。



辽宁,丹东。金黄的银杏叶铺满街巷,静默的英华山草木萧疏,这个深秋即将过去。再度站在鸭绿江断桥旁,看深绿色的江水汩汩奔流,不禁让人心潮起伏。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已经不知多少次,这首歌在耳畔回响;已经不知多少次,被那气壮山河的历史和志愿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勇毅感染得豪情满怀;已经不知多少次,被这组报道中的老兵、烈士、家属、各界群众,以及读者的强烈共鸣,感动得热泪盈眶……



《参考消息》持续两个月的“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老兵访谈录”系列报道今天告一段落。回首半年多来的采访报道,有过泪水、有过感动、有过愤慨、有过激昂。只有亲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血色里的和平有多珍贵;只有与死神抗争过的人,才懂得平安的生活有多幸福;只有采访过、聆听过、阅读过这些老兵和他们故事的人才明白:铭记,是对这些“最可爱的人”最好的致敬。



记录:为老兵刻像,为历史存照


“谢谢发来的稿件,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老人家已于10月9日去世了。”国庆节后,当记者将采访93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关云庆的报道转发给他的同事和后人时,收到了这个令人悲痛的消息。

今年夏天我们去老人家里采访时,他很高兴,特意在小区门口等候,老人把屋子打扫得很干净,还特意为我们买来了冰镇饮料。采访中,他让记者喝饮料,自己喝冰镇啤酒,身体很硬朗。

1950年12月,关云庆新婚不久,就把妻子托付给家人,奔赴朝鲜战场。在朝鲜,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讲来惊心动魄。采访结束时,老人拉着记者的手,送了我们很远:“我最喜欢看的报纸就是《参考消息》,里面有很多国际新闻,也有外国人怎么看咱中国的新闻,我的事迹能登在《参考消息》上,我很高兴!”


老人的报道10月6日在《参考消息》刊发,他在10月9日离开了这个世界。“你的文字是最好的纪念,谢谢你。”亲友在微信中这样回复记者。收到信息,记者心情沉痛。难过的是,几个月前还身体硬朗的老英雄溘然长逝,同时,也为我们的报道能在老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让更多人了解他的事迹,感到些许的慰藉。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相关报道,从策划到采访再到最后刊发,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几乎每一天,我们都被这些老战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着、鼓舞着。这段经历,在我们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刻下深深的印痕。我们也用笔和镜头为这群“最可爱的人”描摹出生动感人的影像。

“这是在辽沈战役中立的三等功,这是在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中分别立的二等功,这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的一等功……”96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孙景坤,身体虚弱,说话吃力,老人把一件挂满军功章的褪色绿军装挂在床头,经常摩挲着这件旧军装,回想当年的金戈铁马。


战场上英勇杀敌,归田后造福乡里,孙景坤的事迹在《参考消息》刊发后不久,老人被评为“时代楷模”,成为全社会学习和致敬的榜样。

“当年村里10个年轻人一起参军入伍,回乡的只有3个。和牺牲的战友比,我做这点事算得了啥?我活着,是替战友们活,我要把他们想干却来不及干的工作干好,才对得起他们。”这,是老兵虚弱的身体里发出的生命强音。

报道刊发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这才是真正的历史,他们的事迹无论多久都在熠熠生辉!”“是他们为所有中国人赢得了大国的尊严,致敬老兵!”“胜利伟大,但来之不易!致敬老一辈革命英雄们!”

战火硝烟虽然远去,但战士们的英勇牺牲,我们从未忘记,也不应忘记。“最可爱的人”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他们不曾远离,他们永远是值得我们铭记的英雄。

守护:让烈士安息,让丰碑永存


清明节前,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一间会议室里,我们采访了工作人员王春婕。这位在陵园工作了17年的员工,提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数度落泪。

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7师21团1营3连排长的王守正,在朝鲜淤木里壮烈牺牲。经过多年寻找,陵园工作人员最终在江苏宿迁找到了王守正的女儿王先侠。当年,61岁的王先侠来到陵园祭拜父亲,她在父亲坟前长跪不起:“父亲,我整整找了你57年,经常在梦里和你见面。今天,我给你磕57个头,我想告诉你,这些年,我有多想你……”

讲到这里,王春婕哽咽了。朝鲜战场上有多少血与火,后方就有多少家庭的爱和泪。


一上午的长谈中,她讲述了为英雄守墓、到各地寻访烈士遗物、联系烈士家属的故事,也讲述了这些年来,许多普通群众从全国各地赶到陵园,瞻仰烈士墓碑,为烈士献花的故事。

每年清明节,总会有一对父子,带着一大捧鲜花,在每位烈士墓碑前把鲜花插进土里。“清明节前后沈阳天气还很冷,有时土还是冻的,他们就带一只铁签子,在冻土上扎出一个洞,把花埋好,非常认真。”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陵园按正常上班时间已经休息,但工作人员会特意为一些来献花的群众“留门”,等他们把花献完才正式放假……

今年的采访中,我们多次到访位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这座始建于1953年的纪念馆经过搬迁改造,如今坐落在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望,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


“这是美军轰炸机轰炸丹东市的景象,”青年讲解员高真真指着馆内一组黑白照片说,“我爷爷当时18岁,在丹东市三马路的商铺做学徒,他侥幸躲过飞机轰炸。他回忆说,当时地下被炸出一个很深的大坑,鲜血把坑里的积水都染红了。”

长大后,高真真成为抗美援朝纪念馆一名讲解员,她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讲解工作中,经常查资料、自学抗美援朝历史。“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作出的巨大贡献。”

抗美援朝纪念馆馆长刘静媛说:“志愿军战士们在战争年代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应该被永远传颂和传承下去。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守护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精神丰碑,铭记他们为保家卫国所付出的点点滴滴。”

寻亲:爱心大接力,助亲人“团聚”


9月28日,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117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

自2014年以来,累计有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由于这些遗骸没有姓名,他们的家人甚至并不知道烈士们已经魂归祖国。2019年,通过归国烈士遗骸遗物中发现的24枚印章,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多家媒体发起“寻找英雄”大型行动,为这些英烈寻找亲人,并最终通过DNA比对,确定了6名烈士和亲属的关系。

这些年来,从国家有关部委到陵园、媒体,再到民间志愿者团体,帮烈士寻亲、送烈士回家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


从2008年开始,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和《沈阳日报》等当地媒体联合发起了“期待重逢·寻找烈士亲人”活动。在国内众多媒体的接力传播下,许多烈士的亲属与报社和陵园取得联系。这些亲属从全国各地奔赴沈阳,为烈士扫墓。

《沈阳日报》编委兼经济部主任伏贵明是当年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他回忆说,当年的活动曾帮53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亲属。“当时组织了50多家媒体联动,给民政局打电话,到各地去实地探访,也有许多读者打电话来,一点一点地去推进这个工作。这个过程也是我们接近英雄、了解英雄的过程。他们给我们传递的是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也是一种家国情怀。”

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和《丹东日报》也曾共同发起过为烈士寻亲的活动。陵园管理所所长孙大力忘不了烈士李方荣的家属前来寻亲的那一幕。

“哥,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你了。”河南省宜阳县柳泉镇方沟村村民、76岁的李跃卿到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探访大哥陵墓时泪水涟涟,他一边哭一边用颤抖的双手将祭品摆在墓碑前,弟弟李汉卿也早已泣不成声。

兄弟俩完成了母亲临终前的遗愿:找到大哥李方荣,尽管他已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1951年,年仅17岁的李方荣报名参军,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母亲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叮嘱李跃卿兄弟俩:“一定要打听到你大哥的下落,给我一个交代。”

多年后,在孙大力等人的帮助下,兄弟二人终于来到大哥坟前。李跃卿将野菊花放在哥哥墓碑上,李汉卿把随身带来的一个红布包慢慢打开,绕墓碑一周,把从家乡背来的黄土缓缓撒在哥哥墓碑旁,又用双手在地上挖出一捧黑土,包好,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

“哥啊,跟我们回家!”两个头发斑白的老人擦擦泪眼,相互搀扶着走过一排排烈士的墓碑……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场爱心接力远远没有结束,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这个国家,我们就要用爱心和行动来守护好烈士,帮他们找到家人!”59岁的河北志愿者张红琢感慨地说。多年来,他义务为多名烈士寻找到亲人。

纪念:祖国永不忘,精神永传承


从丹东市区向东10多公里,就是明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虎山长城。这里,与朝鲜一江之隔。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用忠诚和热血筑成一道血肉长城,守卫了新生的共和国,守卫了公理正义,守卫了世界和平。

70年来,追思从未远离,那些为了祖国、正义与和平捐躯赴国难的英雄们,始终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齐心团结紧,筑起新长城,守卫好壮丽河山,建设好幸福家园。


那些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祖国没有忘记。2020年10月23日上午,各界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共和国最高规格的纪念。“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这是万众瞩目的时刻,亿万人民共同回望那撼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激荡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只有祖国强大了,别人才不敢随便欺负咱。我希望,未来咱们的国防更强大,军队更强大,保卫好国家和人民。”生于1931年的志愿军老战士王竭说出对未来的期待。

那些反抗侵略的将士们,人民没有忘记。“敬爱的老政委马顺天,我是你的老兵王凤和,我今天特地来看望你,现在国家强大了,老百姓也过上了好日子,再也没有人敢来欺负咱。可惜这一切你看不到了,只要我还能动,每年我都会来看你……”96岁的志愿军老战士王凤和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马顺天烈士墓前久久伫立,缓缓举起右手,向老政委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王凤和,伤痕累累、战功赫赫。采访中,老人对自己的功绩谈得不多,更多的时间,他都在回忆和怀念自己的战友:“我自己的事迹没什么,牺牲的战友们才更值得被纪念。”

“铭记,是最好的致敬。我们一直在寻访抗美援朝老战士,把他们的事迹编写进杂志里,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也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为新中国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丹东抗美援朝精神研究会秘书长陈晨说。

返回观后感范文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抗美援朝战争:打出国威军威的丰碑
  • 下一篇:抗美援朝烈士的18封家书观后感:字字情深!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