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五世请缨》观后感
刘宁
12月1日下午,我特意请假去中原宾馆看戏剧《五世请缨》。天气很冷,空中飘着雪花,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有些睁不开眼。不过作为安阳青编班的一名初学者,能亲临演出现场感受专业院团的演出氛围,这可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呀。
我是下午2:30到达中原宾馆的。当时,检票处的门口有五六位老年人,在门廊边儿立着不走。听说是因疫情及演出评比安排,没票不能进。我为自己是编剧班的一名成员而感到庆幸,能到演出现场学习是多么幸运!
开场近50分钟的时候,剧场外有人打电话找我。在检票口,我告诉朋友正好还多一张票,要不进来一块看戏,可他忙着上班没空看。旁边一位大姐听到了,指着走廊下一位老者,建议我把多出的票给他看。
我这时才注意到走廊下的这位老大爷。他裹着厚厚的棉袄,带着厚厚的围脖,右手举着一个破烂的绿伞,眼睛直直地盯着检票口。而外面此刻的雪下得正紧。
我的心揪了一下,赶紧招呼他,他以为马上能进去呢,颤巍巍地走到门口,浑浊的眼睛里闪出了希望的光。我多看了两眼,发觉老人家大概七八十岁,满脸都是皱纹。我充满歉意地告诉他,在门口稍等两分钟,马上进去拿门票。
待我飞奔回来,检票处的两位工作人员已经让老大爷进来了。规定是规定,但遇到这样痴迷戏剧的老人,纵是神仙也会为之动容,这或许就是戏剧的魅力所在。
扯远了,咱来说说下午展演的戏剧《五世请缨》吧。我其实对戏曲并不感冒,尤其自媒体时代,听戏都是有数的。但是此次专业院团汇演全是经典剧目。尤其《五世请缨》的演员阵容庞大,一场戏少则八位演员,多则二十八位同时登台献艺,他们扮相好看,灯光设计、舞美也很到位。尤其主演们唱腔圆润,吐字清晰,一板一眼,无不颇费匠心。
曾记小时候看戏,我都是趁每年三月三村里过会,在小学校边上的台子上看的。那时候也不大听得懂唱词,就是喜欢看那些花花绿绿的戏服,透过他们的一招一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竟把一个个人物形象演活了。而今天我所看到的《五世请缨》,演员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都那么经典传神,那么意味深长,真是颇具大家风范。观众们的叫好声、鼓掌声此起彼伏,是对演员们精彩表演的鼓励。
于我印象最深的是12位女将驰骋疆场的画面,她们着装艳丽动人,动作规整、步伐整齐,令我想起了巾帼女将花木兰。整场戏剧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传达了杨门女将震撼人心的精气神!
据了解,此次《五世请缨》是老带新,以青年为主角的一次尝试。难免细节上还有些不足,比如部分字幕没有跟上,倒酒动作不够用心,但瑕不掩瑜,总体效果非常棒。可以说博得了“开门红和满堂彩”。
当大幕徐徐落下的时候,我还意犹未尽,觉得应该还有下一场。陈老师告诉我,可以欣赏晚上另外一场大戏。这让我喜出望外,如逢甘霖。或许这就是戏剧艺术的魅力,当你抛开尘世的俗事俗物,静下心来认真观赏一台戏剧的时候,才会发觉戏剧是如此美,如此醇厚,似美酒,似珠玉,是艺术瑰宝,如此令人叹服!
晚上演出的剧目是《丑梧桐娶媳妇》,故事一波三折,演员也是笑点频出。晚上10点,大幕落下。我是观看到最后,才恋恋不舍地走出剧场的。雪依然在下,但暖的是心,爱好戏剧的种子深深种在了心里。
《五世请缨》观后感
嘉德
自序:这是一位对戏曲一窍不通、为了孝顺父母第一次在剧场看的全场戏曲演出。所有的文字都不在行,所以各种差错就在所难免。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一场波及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大陆举全国全民之力捍卫了每位公民的生命尊严,取得了阻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已经进入凛冽冬季的古城安阳树叶飘落、枝丫光秃,温度到了零度左右,街上行人包裹严实行色匆忙,来来往往的车辆疾驰而过。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展示我市、县国有专业院团近年来的艺术创作成果,由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市文广体旅局主办,市豫剧团、市艺术研究所承办的首届“安阳市专业院团汇演”活动,在我市中原影院和安钢工人剧院同时举办。市、县10个国有专业院团,将带来22部大戏、2场综艺节目,累计演出40场。
12月1日下午,在中原影院举办的“安阳市专业院团汇演”盛大开幕。幕帘开启时,雪花翩跹的古城沸腾了。由于疫情关系,进剧院必须佩戴医用口罩和测量体温,观看演出的人员中老年人居多,不知道是因为疫情还是其他的原因剧院里并没有开放空调或暖气。
笔者有幸和父母一起观看了首场演出,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说真的是一场严峻的挑战。首场由安阳市豫剧团演出的《五世请缨》是部大戏,原名《十二寡妇征西》,又名《百岁挂帅》。讲述的是北宋时期,西羌作乱,元帅杨文广边关被困,孟强突围回朝搬兵,兵部主和,杨府主战。107岁高龄的佘太君带领8个儿媳、两个闺女和孙媳穆桂英等十二寡妇及重孙满堂,五代人上殿请缨,奔赴疆场,平定西羌,得胜还朝的故事。这部戏在五十年代初期,由剧作家陈宪章从主题、节奏、人物、唱词等方面整理改编,豫剧大师常香玉领衔主演,唱遍了大江南北。
我知道《五世请缨》是河南豫剧一团的优秀保留剧目,曾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精彩亮相。我相信安阳市豫剧团能把《五世请缨》搬上舞台一定举全团之力各个方面费了很多心思。观看《五世请缨》后有几点感受:
首先,戏曲改革既要有形式的创新,更要重视内容主题的挖掘和立意培植。安阳市豫剧团一帮年轻人能把这部大戏剧情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能把杨家将的尽忠报国、一门忠烈通过服装、动作、动静结合表现得恰到好处,包括里面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渲染,让人们看到了杨家将一门忠烈的正能量。
第二,在娱乐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如何把年轻人吸引到剧场,让他们体会到戏曲的“乐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现代的年轻人把微信、快手、抖音当作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时,我们的戏曲更应该占领这些市场,作为这些媒体的主力军。这次汇演应用了现代直播的形式,让千家万户在家就可以欣赏到现代戏曲的魅力。《五世请缨》“寿堂”一场使人感觉亲切、幽默,老少之间、主仆之间生活的反差和错位,自然而然激起了人们感情的朵朵浪花。杨满堂要吃寿桃被103岁的老杨洪阻止以及杨家所有女将请缨出战的场面让人动容等等,都表现了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情趣。
第三,我坚信这是安阳市豫剧团的一场大戏,一场重头戏,本剧先后出场人物约二三十人,除了佘太君和穆桂英有大段的文戏唱段外,其他杨门女将及众将士的戏曲很多是附和,但这部戏从服装到站位都有严格细密的安排分工。这里杨满堂是杨文广和五十三岁穆桂英的孙子尤其突出了杨家将的世代忠烈。安阳市豫剧团的演员们通过锲而不舍的钻研、创新,才有了今天舞台上的精彩,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这里其他演员尽管唱念不多,但都有“戏”可演,举手投足都表现出人物的鲜明个性。比如八妯娌的出场,杨六郎之妻柴郡主因为生活在宫中,举止稳健、处变不惊;四娘、五娘因久在军营,行走带风;杨满堂和老杨洪的对话更让人觉得贴近生活,就是现实中的爷孙的嬉戏玩耍。
所以,这部戏不管是主演、配角还是龙套的将士丫鬟皆融入戏中,一座点将台“点”出了边关告急、烽火升腾、国家有患、志士效命的戏曲氛围。
第四,这部戏的舞台、音响、伴奏以及电视台的录像和评委的专心都是安阳戏曲的最高水平呈现。戏里第二幕还是第三幕,有穆桂英在院子里的唱段和心里活动,面前摆放的是大刀,她却唱的是挥戈出征,我看到的幕词是“弋”,一定是我眼睛昏花了。还有一点不舒服的是年轻武旦的穆桂英站在八妯娌旁边,先前的敬酒,她显得无事可做。
这时候中原影院里有点冷,我想催促父母早点回去,但父亲还是执意看到演员谢幕。我知道,戏曲的发展离不开观众的喜爱和支持,老父亲的行动是中国戏曲发展的基石,台下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代表了对演员付出和戏曲改革的肯定。
《五世请缨》这部大戏,主题鲜明,张驰有度、人物丰满、唱词精炼,其轻松愉快呈现壮阔的激烈练兵场、点将台的场景,五颜六色的服装和演员娴熟的演技及动听的音乐唱腔都彰显了安阳市豫剧团人的与时俱进。
在回家的车上父亲给我讲起小时候看唱戏的情景以及老家的戏台。我的老家在内黄县城西北四十五里的樊李长屯,它是明洪武民屯的村子,现在分成了纪庄、李行、张海、屯西、屯东五个自然村。这些村子包围着的是曾经的一片庙宇,解放后政府把庙宇改建成了学校,学校南面是松柏葱郁的解放楚旺牺牲的烈士墓园。
古朴素雅的古戏楼承载着樊李长屯人的多少希冀和故事,连那灰色的瓦当都覆满了历史的尘埃。它坐南面北,面阔三间,东西两侧有耳房,进深两间,灰瓦构建覆顶。整座建筑建在石砌的高台之上,前檐下明柱为四根八棱青石柱。经历几百年风雨沐浴的戏楼依旧是非常有特色的土木古典戏楼,整个戏楼不见一根铁钉,完全的卯榫结构。灰色的脊瓦,雕梁画柱,精美的砖雕木雕,古朴素雅。
魏学洢《核舟记》曾对微雕工艺师的高超技艺有形象的描写,而樊李长屯古戏楼的横梁上也有精美的木刻图案,从东向西雕刻着寓意祥瑞的蝙蝠、寿字、梅花鹿、荷花、凤凰、文房四宝等。最奇之处是文房四宝上面的一个算盘,算盘虽小,可珠子圆润,历历清晰,尤其是那算盘珠子打出来的数字,正好是建造这个戏楼所花费的银两。灰黑色的脊瓦四檐高挑,每个飞檐下各悬一只铁制风铃。精美绝伦的木雕和砖雕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戏楼的四根楹柱是石匠在浚县山上选用四根完整的八棱青石雕刻而成。传说山路崎岖,雕好的石柱无法运送到樊李长屯。大家正在发愁,来一张姓壮汉,此人身高丈六,膀大腰圆,力大无穷。只见他一弯腰扛起石柱,一口气一路小跑送到庙内,不见歇息,连送四次,戏楼前四根大石柱便是那张大汉一个人从山上徒步扛回来的,你说神奇不?遥远的传说给古戏楼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建筑通高8米,石砌台高2.2米,这四根大石柱别说搁那时运送困难,就是现在也非易事。
石柱的柱面阴刻有楷书楹联两幅,其一:“乐无论今古有裨于世俗民风斯为美,剧岂分新旧能演出人情天理可以观”;其二:“代诗道性情群怨兴观菊部即为学地,与佛明因果报施劝诫梨园亦具婆心”。虽然岁月斑驳模糊了这些石刻楹联的字迹,不经仔细辨认已经无法认出,但是楹联却也写出来了古戏楼对樊李长屯百姓的教育意义所在。几百年来当地百姓在庙中祈福祝愿时,一定会请有名的剧团在戏楼里唱戏,台下人生如戏,台上戏有人生。
“安阳市专业院团汇演”能把《五世请缨》这场大戏作为开场戏一定有他的道理。是的,保持古典剧目特色,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又从现代艺术中捕捉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再纵向继承、横向借鉴,这正是这次安阳市专业院团汇演的意义所在。
安阳戏曲一定会在传承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