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范文

行至暮年,老之将至---纪录片牛铃之声观后感

发表于2017-03-10 11:07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行至暮年,老之将至---纪录片牛铃之声观后感

..我以为如何能更好的面对死亡面对分离,那便是要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面对,之后体悟之后学会,也许我们愈接近死亡的真相我们愈能更好的面对他们。

纪录片讲述的是一头将近四十岁的牛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和两位八十余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故事。纪录片以爷爷奶奶在牛的墓地前怀念他开始,以黄土覆上牛身,牛安息在田野中结束。

纪录片的基调同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一样,枯燥。纪录片的内容枯燥,节奏缓慢,纪录片的主人公的生活枯燥。七十余分钟的影片,看过前三十分钟完全有理由让观众昏昏沉沉去见周公。同时,也就是在我即将睡着时,纪录片缓慢的节奏让我主动与纪录片主人公的生活状态、这头牛的身体状况相联系,瞬间明白导演的用意。导演用极其极其缓慢的节奏,真实的还原了他所见到的所感受到的乡间留守老人的生活和那头老牛的生活。

纪录片中,年级很大身体欠佳的老爷爷老奶奶仍然在非常有规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着,同样,这头年纪很大的老公牛也随着老爷爷老奶奶一起到农田里耕地翻土,时不时的老牛还会成为腿脚不好的老爷爷的交通工具,老爷爷出门遇到朋友也会向他们炫耀自己这头年纪很大、不管生病与否却依然卖力劳作的老黄牛,它认识回家的路,它虽然腿脚不好走路很慢看到车驶过却会很快的躲闪,它比老人的孩子们陪在老人身边的时间还要长,它一耕一犁的在农田中劳作供养了爷爷奶奶的九个子女。的确,这头不会说话的牛,给老爷爷老奶奶留下太多太多回忆。

七十分钟的纪录片,老人们反复念叨的他们和这头牛供养出来的九个子女在纪录片近六十分钟时才出现。此时老爷爷的身体更加糟糕了,之前只是因为小儿麻痹左腿左脚行动不便但仍能坐在牛车上去到农田中劳作。这时老爷爷的脑袋总会阵痛,左脚脚趾已经错位。儿女们来劝说老人停止劳作多多休息,但老爷爷却认为如果自己停止劳动不去农田,老牛就没有野草做食物了,老人不愿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牛吃饲料,便每天在农田里寻找各式各样的野草野花给老牛吃。其实,一直到纪录片结束之前,老奶奶都是一直在抱怨老爷爷和老牛的。老奶奶总在念叨老爷爷宁可放下农田的活儿不干,也要给老牛寻找食物。老奶奶总在说如果不是这头老牛还活着他们早就用上现代化设备耕地犁地了,现在趴在农田里人工耕地犁地、不打农药人工拔杂草找虫子,都是因为爷爷要把杂草留给老牛吃。老奶奶嫌弃老牛霸占了老爷爷过多的爱,老爷爷过多的照顾这头老牛,引来了老奶奶不停的抱怨。现实生活中,我其实是会蛮反感老奶奶这样的人的,总是不停的不停的在抱怨,真想带上耳塞。但其实细细想来,老奶奶在抱怨“我嫁错了郎,你跟错了主人”时内心是有爱的。

纪录片中,老牛的步伐越来越迟缓,老爷爷的身体也越来越差。老爷爷老奶奶的家中虽然添置了一头年轻的母牛和一头小乳牛,但犁地时老爷爷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老牛。直到有一天老爷爷一如既往的早起劳作,去牛棚拉老牛出发时,老爷爷无论怎样大声呼叫怎样用力拉手中的绳子,老牛就是不肯起来了。老牛站不起来了。身子在牛棚里,头从牛棚中探出,好似在等待着生命的最后时刻。之后,老爷爷剪断了几乎在牛身上系了一辈子的铜铃和鼻环,似乎在告诉自己这次老牛真的是无力回天了。兽医的到来,让老爷爷老奶奶对老牛的身体状况更加了解,他们知道了老牛此生已矣。老人最后一次拍打着抚摸着牛背,用大梳子给老牛顺顺头上的毛发。下一镜头便是,老牛僵硬的躺在挖好的大坑中等待着铲土机里的土一点点将自己覆盖直至地平。此时,老奶奶的一句“你怎么走在了我们前面了啊”让我潸然泪下。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独自在乡下劳作生活,这头老牛是他们唯一的陪伴,老牛走了,铜铃声不在了,老人们只剩下彼此了。老人们只有彼此了。


其实,就像我最初嫌弃这部纪录片很慢很长一样,人生最后的路也就应该是这般。这部纪录片与其说是在记录老牛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纪录老牛如何老去如何离去,还不如说是在纪录人进入耄耋之年如何老去如何离去。孤独、迟缓、受人嫌弃。

孤独、行动迟缓、受人嫌弃这些好似都是人老了后的必然,一次次感动一次次豁然,这部纪录片让我又经历了一次分别,经历了一次看着身边的生命老去离去,老人剪断铜铃这个场景让我心头一颤,我想到了黑背,感动不舍。我知道我心中有爱,她就会一直存在着。
返回观后感范文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 下一篇:纪录片《地球》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