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观后感
让·雅克·阿诺导演《兵临城下》看似是苏德两大王牌狙击手间的生死对决,其超强拍摄手法却是小心翼翼、精益求精,无愧于史诗经典战争力作称号。裘德·洛、约瑟夫·费因斯、艾德·哈里斯等明星大腕表演固然精湛,但编导通过鲜明人物的对照手法,命悬一线的惊悚氛围,以及各种尸骸遍野与流血牺牲,波澜壮阔地还原了斯大林格勒战事的残酷性,让人震撼力十足!
苏军威震部队的神枪手瓦西里,同德军狙击手康尼之间的生死P·K,明显是《兵临城下》扣人心弦的看点,但战争故事视角独特,没过分追求场面,而在写人。敌人没有脸谱化,瓦西里与丹尼洛夫两大英雄人物也绝非高大全,反而各有缺陷。
在开篇不久出现斯大林格勒战场时,德军飞机猛烈袭击列车与船只,逃逸的苏军被自己人背后枪杀,各种中枪倒下的士兵尸体,以及血流成河的画面,颇让人触目惊心。
士兵们生死存亡危机,各种惶恐与窒息感,都让观众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足以与《拯救大兵瑞恩》开篇诺曼底登陆战相提并论。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从政委丹尼洛夫坠车,并假装死人,偶遇神枪手瓦西里。后者在炮火掩护下,凭借超强专业性狙击,弹无虚发干掉数个德军将令士兵,这次“致命”的意外邂逅,注定让两大人物成为惺惺相惜的好战友。
有着修长身材、帅气脸谱、深遂双眼的裘德·洛,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个让人着迷的前苏联狙击手瓦西里。在德军狙击手强逼压力之下,战友与孩童挨个在身边死去,他也会有畏惧、害怕、失败,甚至会沉睡贻误战机。
英国影帝鲍勃·霍斯金斯饰演赫鲁晓夫,则为了宣传战事榜样,激发苏俄全军的士气与高昂斗志,强制要求政委塑造出瓦西里的伟岸英雄榜样,刻意神化与拔高他的狙击战绩,同样见证《黑鹰计划》结尾金句“没有人相当英雄,时势造英雄!”
丹尼洛夫却对他一手塑造出的英雄产生妒意,并且两人竟然同时爱上在战场上和男同袍出生入死的一名女军官坦妮娅,矛盾注定诞生。蕾切尔·薇姿饰演坦妮娅,不仅颜值高漂亮,还有着高学历、精通德语,可当乱世的女英杰。假如按照政委的话,留下她对谍战情报有用!
艾德·哈里斯饰演大反派康尼少校,身为德国“措森狙击学校”的校长,身经百战,弹无虚发,被德军派来对付瓦西里。他励志要与其决一高下并消灭对方,这场斗智斗勇的双雄决斗,逐渐变成敌强我弱的猫鼠游戏。
劲敌狙击枪法入神,这让“地狱男爵”朗·普尔曼牺牲那场戏,变得格外震惊。他已经是苏军狙击手绝顶高手,但派去前线的士兵被人抓了,换上德军电话线人员过来当“人肉靶子”。“地狱男爵”则因为比男主角早跳一步,被人一枪爆头,这就是命!历史永远无法假设,但瓦西里逆天取胜,却有侥幸成分。
虽然是战火厮杀的狙击大片,瓦西里与塔妮娅一见钟情,女方爱慕英雄愿意跟他在战壕里鬼混,那场无声的做爱,拍得很有唯美浪漫的美感。
可纯洁爱情对面是战争的残忍,就像苏军派小朋友去卧底德军狙击手,那么小的孩童出卖康尼少校,却中计被杀,让人唏嘘!或许德军上校那话有道理:“你很勇敢!只是站在敌人那一边!”
而丹尼洛夫舍生取义的牺牲,也不是完全大无畏烈士,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复杂情感与政治因素。或许丹尼洛夫为派小孩卧底,害死他懊悔,或许他想保护心爱女人上船,塔妮娅意外中弹,他以为自己害爱人身亡,萌生死意!
丹尼洛夫发牢骚式吐槽完“我们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社会...总有人会嫉妒”,小伙子用血肉之躯死亡,换来德军上校死前脱帽致敬,包括狙击英雄瓦西里最后的雷霆一击。如果他不是为儿子战死沙俄来复仇,绝世高手不会走向绝路!
阿诺导演并没有去过分拍摄酣畅淋漓的壮观场面,反而站在客观的人物与事件的角度去支撑起133
分钟的时间。按政治正确角度讲,瓦西里是革命英雄,丹尼洛夫是烈士楷模,《兵临城下》却事无巨细地展示他们的人性化缺陷,不落窠臼,增强了震撼力。
德军上校被击毙,不是为惩恶扬善、正义伸张的快感,当子弹击穿他头颅,观众只会感到这是复仇者的悲壮演出。在凶神恶煞领袖威逼下,曾经有为的政委丹尼洛夫害死了无辜,沦为牺牲品,成全了瓦西里的英雄事迹!
因此,政治需要的鼓吹、人性嫉妒、仇恨、霸占欲成为战争罪恶根源,影片有着总结历史、警醒世人的思想深度。
经典台词:
我一直都很愚昧,我们努力创建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所有的人都不需嫉妒别人。可是没有完全的平等啊,即使是在苏联的世界里。人终归是人,地球上不会出现新的人类。总会有一些令人嫉妒的东西,一个微笑,一份友谊。总会有贫有富——富于天赋,贫于天赋;富于爱情,贫于爱情……
——丹尼洛夫,《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