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爱尔兰人》观后感1600字

发表于2019-11-29 07:55 热度: 1175 作者: 观后感
《爱尔兰人》观后感

这片儿从一开始说要拍到昨天半夜上线,有个好几年的憧憬了。
马丁·斯科塞斯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满足了影迷的期待,我连夜看完后在结尾略长的黑场里思绪万千,然后片尾曲响起来,导演的名字出现在银幕上。这一刻我想,他应该是对自己的这部作品非常满意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经典的黑帮电影。甚至在电影还未拍摄之前,我们就知道这件事。
这是导演大人拍自己最熟悉的题材,用了最适合的演员。这是马丁的安全牌。Neflix永远知道怎么样取悦自己的观众。
马丁作为意大利西西里岛后裔,出生在纽约小意大利,他的第一部成名作品《穷街陋巷》恐怕就是他童年生活的还原,黑手党的小混混,从偷鸡摸狗开始逐渐走上犯罪道路的伙伴,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同他的好朋友科波拉不同的是,马丁的视角永远聚焦在小人物身上,聚焦在社会底层,他不会拍也拍不出充满歌剧美感的《教父》,他的拍的是黑手党最琐碎的生活,偷窃,打牌,跟娼妓调情,掰开面包吃掉,遵从命令去杀掉一个人,把凶器丢进河里。这些细节成就了他,给他的电影盖上了意大利移民的烙印。
然而他不满足于此,所以才有了《出租车司机》。
《出租车司机》的伟大已经不用复述了,这样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一起的灵光乍现。出租车司机的主角罗伯特·德尼罗刚刚在两年前饰演了《教父2》中的年轻维托·柯里昂,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座小金人,在《出租车司机》里,他留着莫西干头对着镜子举起手枪可谓德尼罗的高光时刻,当然女主也是无可指摘,据说刺杀里根的凶手就是爱上了《出租车司机》中的朱迪·福斯特从而进行的模仿犯罪。有趣的是那么多年之后,马丁·斯科塞斯在此片中展现了刺杀肯尼迪的历史事件,并用乔·佩西的嘴说:“他们可以刺杀总统,也可以干掉一个工会主席。”把刺杀肯尼迪的帽子扣在了黑手党的头上。
《出租车司机》后,马丁和罗伯特·德尼罗成为了黄金搭档,他们拍出了《愤怒的公牛》,熟悉的的意大利移民社区的日常又出现在银幕之上。这可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拳击片,增重的罗伯特·德尼罗再次贡献了他卓越的演技。
马丁·斯科塞斯又拍了很多电影,他高产而野心勃勃,不乏有《喜剧之王》这样的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那部《基督最后的诱惑》,虽然被指称是反宗教的宗教片,实际上却是他对于宗教自我的理解,对于“救赎”这一天主教名词的思索。甚至可以说看懂《基督最后的诱惑》,就看懂了马丁所有的电影,因为他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救赎”。无论是战争后不能融入社会的老兵,被黑社会胁迫的拳王,纸醉金迷的金融诈骗犯,还是今年的这位爱尔兰籍黑手党杀手弗兰克。
拍摄了那么多佳作的马丁·斯科塞斯已经成就了自己的电影语言,娴熟的电影技巧,他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生长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拍摄了《好家伙》。
《好家伙》可以说是马氏黑帮片的集大成者,比起《穷街陋巷》而言,更成熟的手法和叙事能力,令人叹为观止的角色塑造,成就了这部马丁·斯科塞斯所有黑帮片的桂冠作品。同时也成就了乔·佩西,这个心狠手辣的暴躁小个子角色在我观影很多年后依然历历在目。他也凭借这个角色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小金人。
然而马丁此时虽然坐拥了好几次提名,已经却没有染指过一座小金人,这还只是开始。
不知道是否因为同病相怜,告别了德尼罗的马丁·斯科塞斯拥抱了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一起开始冲奥之旅。
在好莱坞呼风唤雨惯了的两人深谙那些学院派的口味,他们量身定制了一部又一部精心设计的冲奖片,可是委员会每一次都只给提名不给奖,着实令人惋惜。
直到《无间行者》,又有谁能想到,世界上拍意大利黑手党最好的导演靠着翻拍香港警匪片拿到了小金人?
可能是终于了了自己的一桩心愿,马丁·斯科塞斯放飞了一下自我,这才有了我最喜欢的《禁闭岛》。这部没有获得一个奥奖提名的悬疑片居然是马丁·斯科塞斯的作品。当年看完我着实纳闷了很久。其实很好想见,早在《恐怖角》马丁就展现过他对于惊悚题材的驾驭能力,小李也终于不那么用力去塑造一个角色,加上本·金斯利等一众演员的精确表演,不精彩也难。
值得注意的是拍《禁闭岛》的同年,马丁·斯科塞斯担任制作人拍了一部美剧《大西洋帝国》——一个表现禁酒令时期黑帮题材的剧集。这个剧集制作水平极高,拥有马丁之前所有黑帮片中难得一见的史诗气质。可惜拍了五季后不再续订草草收尾。之后马丁忙于为小李子圆奥斯卡影帝梦,我以为这是马丁对于黑帮题材的封箱之作,对于自己黑帮情结的告别。
没想到Neflix把《爱尔兰人》给搞出来了,除了三位影帝外还拉了一半《大西洋帝国》的班底来,简直是黑帮天团阵容。
说实话一开始德尼罗,乔·佩西的假发和CG拉皮实在有点出戏。
导演似乎完全不介意对自己的重复。同样的黑帮小混混发家史,同样的长镜头,同样的古典拍摄技巧。甚至同样的救赎。唯一的区别是,他们都老成啥样了?
有趣的是,今年大热的《小丑》,充满了对马丁当年电影的致敬,而马丁自己,却拍了一部当年那样的片子。
但是这的确是他最擅长做的事情,如果我没有看过那么多他的电影,我还是会把这部片子放进收藏夹,不时拿来回味的吧。
这样对于自己赤裸的复制,是不是马丁终于认识到了一件事,他从不是大师,也不想做一个大师,毕竟他做的已经足够了。


关于演技的题外话:
1、德尼罗演年轻的时候打架真的是力不从心啊,看着心疼。
2、帕西诺还是煽动性地演讲,喷口水挥拳头,但明显中气不足了。但是他被杀前上车那段我认为是本片最佳演技。
3、乔·佩西原来老了以后那么慈祥。像个干瘪的苹果。
4、有点希望乔·佩西跟德尼罗角色互换一下,哈哈。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兵临城下》观后感1300字
  • 下一篇:《冰峰暴》观后感10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