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观后感
当你被法律拒绝的时候,你该怎么做。
故事的大概是主角波罗到访伊斯坦布尔,替英国军方解决了一起案件,返回伦敦的途中遇上老友B,他帮助波罗搭上了东方快车。
在列车上,美国富商S声称自己的生命正在遭受威胁,愿意重金聘用波罗来保护自己,却遭到了波罗的拒绝。
第二天醒来,列车被困在暴风雪中,而富商S已经被人谋杀在包厢里。在老友B和医生C的协助下,波罗开展了调查。
故事的主角波罗是一位崇尚法律正义的大侦探。
影片开始的一幕,波罗认为大尉在有选择地余地下犯了他不该犯的错误,即使他是个好人,也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当地的一个妇女因为怀了别人的孩子,将受到石刑,在波罗的神情中也看到了理所当然。
这是当地的法律,应该被遵守。
Day 1
当同行的乘客听说波罗是一个私家侦探时都或多或少的展现出了一丝丝惊讶和恐慌。
车里的人在波罗看来都有一点点的奇怪。餐厅里虽是充斥着欢声笑语,但是又有一丝紧张的氛围。
善于观察的波罗抓住了每个人的神情,贵妇们聊着珠宝、服饰,绅士们也是喝酒聊天。
感觉平静无事的一天过去了。
Day 2
半夜,波罗两次被惊醒。第一次是12:40分左右,富豪S的喊叫声,列车员问起时,他说自己做了噩梦。第二次是2:05分,列车遭遇了暴风雪,餐厅内一片狼藉,再加上有一位女士H说自己的包间里有个人站着,与列车员争吵。
天亮了,老友B急匆匆的敲响了波罗的房门,富豪S被杀害了。身中十多刀,可见凶手对他的仇恨有多重。 波罗很快的得出凶手还在列车上,他数出富豪S身中12刀,并且力度不均,有些刀口是右手导致,有些又是左手,很不可思议的一次谋杀。波罗当即认为这不是一个人所为。
波罗从碎裂的表中判断出死亡具体时间是12:40分,这也就说明了当时回应列车员的人不是死者,而是正在行凶的凶手。接着波罗在燃烧殆尽的纸条中找到了线索“AISY ARMS”,当然,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老友B组织乘客们在餐厅集中,波罗需要向他们询问情况。
询问的过程中,无数的巧合使这个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列车员并不是这条线路的,却偏偏在这次申请来到这条线路。仿佛所有人都与案件无关,却在询问时又有所隐瞒。
随着案件的逐渐深入,牵扯到了几年前美国的绑架案。富豪S为了20万赎金,绑架了一个小女孩“Daisy Armstrong”,并残忍杀害。而女孩的母亲怀着第二个孩子,早产了,双双死亡。女孩的父亲哀莫大于心死,也没在醒来。女孩家的女佣含冤入狱,最终在狱中自杀。
S的一己私欲,最终害死了5个人。富豪S却买通律师,改了名字,逃之夭夭。
波罗试图寻找乘客们谁与这件绑架案有关联,谁去过美国,谁了解这件案子,谁认识这个叫Daisy的女孩。
渐渐的,波罗发现几乎每一位乘客都与绑架案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有当时案件检察官的儿子,有女孩母亲的教母,女孩父亲的战友,女孩的家庭教师,女孩的阿姨,女佣的父亲,女孩家的司机等12人。
所有人的解释听起来合理,但波罗却不这么认为。
Day 3
案子渐渐的水落石出,波罗也终于想明白了这件案子的最终答案。
波罗眼含泪水,缓缓道出这场悲剧的结尾。
并不是激情杀人,而是冷血的犯罪,经过长时间的谋划。
12个人,死者身上的12处刀伤。
直到案件结果的水落石出,波罗也没有觉得这是正义的审判。他只觉得可笑,他们无权自己进行审判。即便是死者有多么的该死。
在波罗眼里,法律是高高在上的,即便他会坠落,也更应该推向更高的高度。固执的波罗将这些人关在餐厅,想要移交给警方。
上校想要开枪杀死波罗,所有人将他拦住。“如果我们杀了他,那我们就会成为真正的罪人”
这12个人,即使是要杀死者都是经历了煎熬的,他们不是坏人,他们想要为自己所爱的人伸张正义。
此时的波罗备受煎熬。一面是自己无比崇尚的法律正义,一面又是自己正在面对的道德正义。 最终,波罗选择隐瞒案件真相。 他把错误的证物交给警方,并告诉他们,犯人已经逃跑了。
影片的最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波罗走了。留给大家的只有背影。
波罗红了眼眶,脸上表现的只有痛苦,他的信仰崩塌了。他做了自己最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与影片的开头,波罗的信仰完全不同了。
当你被法律拒绝的时候,你该怎么做。这部影片的结局不算是happy ending,只能说“你输了,但我也没有赢”。
波罗的立场崩塌了,复仇的12个人也并没有在复仇之后感到欣慰。
这是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小说中彻底的揭露人性。
这位传奇的老奶奶写的小说结局总会让人意想不到,当我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推理着自己认为的凶手时,她最后告诉我们,全都猜错了,凶手是你们所有猜测的总和!一帮小孩儿天,用石头责吃好,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