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封神》观后感1500字

发表于2023-08-12 08:5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封神》观后感

被一片叫好声鼓动着去看了《封神》。总体感觉,这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

片中那些花里胡哨的特技制作确实看上去挺爆,不知道为什么,制片方没有将之制作成3D,如果是在巨幕上看3D,相信效果会更好。

除了特效,这个片子的故事有点混乱,可能老夫太愚钝,理解能力不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在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开始讲起。

太远了,硬扯难免就生硬。

硬点也不是太要紧,这本来就是一个中国上古时期的故事吗,就顺着我们老祖宗的叙事路子继续讲讲顺了就行。本来挺讨巧的一个题材。

既然是从老天爷说起,那么咱就讨论讨论老天爷。我们上古时代的老天爷是厚道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我们的老天爷是明白事理的——“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所以我们的老天爷不会忽然发怒,降灾祸于人间,无差别打击,逼迫人献祭,而且牺牲的级别越高老天爷越高兴,就会赦免人类的罪。

这不是我们大华夏上空的老天爷,这是西部基督世界的老天爷。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基督老天爷很喜怒无常,经常地降灾祸惩罚人类,因为他们那世界人都是有罪的。

而我们的老天爷是非常照拂我们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我们的老天爷和他们的老天爷分别掌管不同的世界,用的是不同的方式治理东西方世界,非把他们老天爷做的事说成是我们老天爷做的,我们老天爷不会高兴的。我们看着就更感别扭。

所以编导们把“天谴”作为这个故事的发动机,所有人所有行动,都是为了避免受到天谴,或者说让天降临的灾祸落到别人头上,别落到我头上。所有人张嘴闭嘴都是“天谴要来了”,逼着纣王把自己烧了献祭。把这个作为故事核心,这分明是说,有罪的不是纣王,不是妲己,不是商人,而是老天爷。在老天爷逼迫下,大家伙再去逼纣王——“老殷啊,你怎么还不烧死自己啊,你不把自己烧死,我们就得倒霉了。”纣王呢,我就是想多活两天,不想烧死我自己。不行吗?

“天何言哉”?我们的老天爷真厚道,这么污蔑他老人家,还能让这部片子发行,不给予天谴,可见我们大华夏的老天爷多仁慈啊。

既然发动起这个事件的是老天爷,那么纣王有罪没罪都得死,而且得把自己烧死;西岐有理没理都得反,而且还得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么还有什么故事性、传奇性、悬念可解。十几分钟就定了的事后面两小时还看什么?

看着编导们这么讲故事,我想走了,不想看了。但是又觉得已经给人家贡献了票房了,即便走了人家电影院也不给退钱,于是为了不浪费那张票钱,看吧。

看到西伯昌出场了。为了配合西伯昌的仁人形象,编导们就把雷震子扔到了山路边。毫无悬念,我们都知道西伯昌不会杀了雷震子的。可能是编导们觉得我们智商不够吧,还得让哪吒、杨戬出来起哄,非让西伯昌把雷震子杀了。

这场戏用了好几分钟,也算是场大戏了。核心内容就是看图说话,图解主题。

编导们给西伯昌的主题定位就是仁君、慈父,但是我没有看出来。就如他的儿子姬发说,你拿着几根木棍一摆弄,就定人之罪,这是污蔑。显然西伯昌拿不出证据证明纣王有罪。所以编导们就只能让纣王自己配合西伯昌表演自己有罪。而且越是姬发在场越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姬发相信自己有罪。

但是杀父弑君的是纣王他哥不是纣王,他不过是存了要做天下共主的心思,这个也不是罪啊,往好听里说是理想主义,最差也只能算是野心家,心思不能做为定罪的证据。何况后来妲己还主动承认,是她施展了魔法,使得纣王那个不知由来的哥杀了他爹。要说有罪也是妲己,和纣王不沾边啊。

还有,比干是自己死的,他是为了证明妲己是妖自己自愿掏出心脏,让妲己吃了的。这笔债不能算到纣王账上,纣王只是没有杀妲己。可是纣王为什么必须得杀妲己呢,仅仅因为她是妖?白蛇也是妖,法海怎么就成了反派?

不是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即便他是纣王,也得你们拿出证据证明他有罪,而不是让他表演自己有罪。

编导虽然是在创作,讲故事,但是人物一旦跃然纸上——当然现在都是用电脑写作了,意思还是一样——就有了自己的个性,就有了自己的行为逻辑。编剧只能按照这个逻辑演绎故事,不能把你的人物当做橡皮泥想怎么揉搓就怎么揉搓。得讲理是吧?

要是讲理的话,就是妲己也情有可原啊,人家是为了报答纣王的滴血之恩啊,何况她本身就是妖吗。你不能以道德模范的尺度标准要求一个妖精啊。即便照劳模标准人家做的也不差,知恩图报啊。杀姜皇后是因为姜皇后先动的手啊,妲己不过是自卫而已。即便她不是妖,就得挺着脖子让皇后把簪子扎进动脉?

编导们啊,讲点理好吧?

说到妲己,我们好多人心目中先有了一个模版——傅艺伟版的最美妲己。自然而然的就想把这两个妲己放到一块比一比,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妲己?

在本片为数不多的几场戏中,这个叫做娜然的演员演绎出了自己版的妲己。不好说她的妲己超越了傅艺伟版的最美妲己,但是她比傅艺伟更像妖。

我看了下演员资料,这个小演员才二十多岁,而且还是俄罗斯人,真不容易。

谁更像妲己

但是以李雪健老师的演技,却没有能够让观众看出他是一个慈父,更不是传统意义上半人半神的英雄。例如朝堂上四方诸侯的质子弑父那场戏。论父慈子孝是东方的姜家父子,人家老子为了保儿子自己主动撞向了儿子刀尖。论英雄气概则是南方那对父子,父亲大声斥责儿子,赶快过来杀了自己。尤其是他,在朝堂上就大声嚷嚷不服纣王,要造反,他都这么高调了,纣王却不能杀他,只能答应尽快烧死自己,为什么呢?

这时候西伯昌干什么呢?什么也没干,就在那里坐着,既不是像一个慈父那样自己主动送死,别让儿子为难,也不是像一个严父那样逼儿子杀了自己。反正就在那里坐着,把这个难题甩给儿子,让儿子看着办吧。

是啊,拿着几根木棍一摆弄,就能给天下共主定罪,却算不出自己的长子会不顾一切前来朝歌解救父亲,一直到看到笛子才知道长子已经死了。我靠,这八卦到底有谱没谱啊?

不知道怎么就一下子让我联想到了二十年前的《特洛伊》。这部电影虽然不是上乘之作,但是其中的特洛伊国王普利阿莫斯却让人记忆一辈子。特别是老国王不顾生命危险去敌营,找阿喀琉斯讨要儿子赫克托尔的尸首那场戏,一位英雄+慈父的形象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

看人家的父亲

特洛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193年——1183年,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两边几乎差不多同时进行。那边造就了希腊神话,这边造就了我们华夏神话。

看看布拉德·皮特的阿喀琉斯;看看艾瑞克·巴纳的赫克托尔;再看看肖恩·宾的奥德修斯,以及彼得·奥图的普利阿莫斯。

看人家的英雄

那边的战争结束后,《特洛伊》的编导安排奥德修斯祭奠英雄时说,我们将来可以骄傲地对子孙们说,我们有幸生活在阿喀琉斯的时代,我们有幸生活在赫克托尔的时代。

奥德修斯的话让我们非常信服,因为相信阿喀琉斯就是布拉德·皮特那样霸气,赫克托尔就是艾瑞克·巴纳那样深邃。

《封神》结束时,编导们将让谁代表时代做一个总结呢,又该怎么总结你们给我们营造的那个时代呢?

论说这应该是姜子牙、杨戬、哪吒、黄飞虎、苏全忠、雷震子、土行孙的时代,但是在这部《封神》中,如果把黄渤饰演的姜子牙以及哪吒、杨戬的戏砍了去不但不影响故事,反而会使叙事更流畅。我真不知道编导们让他们三个以及那个申公豹来干什么?

用这形象代表那时代吗?

以编导们打造的这个世界,应该是姬发的。可是呢,看了将近三个小时,东西南北四个公子再加上纣王那个儿子,我还是没有分出谁是谁。

一样的年纪,一样的造型。你们在一起摸爬滚打了好几年,当然一眼就分辨得出谁是谁,让我们在不足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把他们五个人的五官相貌分辨出来,仅仅是看眼睛和鼻子的区别啊,这是让我们脑筋急转弯找不同啊,考验观众的智商啊。

谁是谁啊?

再一个呢,既然讲的是华夏远古的故事,那么还是以华夏元素做背景为好。远古就是古朴、旷达,哪怕多加一些后世的园林,即便是照抄点圆明园的元素,观众也能接受,毕竟是我大中华吗。但是封神的作者把西方元素介入的太多了。比如说鹿台,无论怎么解读,它也是中国的,绝不会是巴别塔,空中花园。

我对于电影有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迂腐的认识,故事片吗,还是应该把讲好一个故事放到第一位的。观众看电影,首先是被一个好故事吸引,其次是看角的表演,再次才是技巧。

好特技只有在一个好故事的基础上才能加分,如果没有一个通顺的故事,再多的奇技淫巧打造的也是烂片。

当然以这部《封神》来看,在国内电影市场上还不能划为烂片。比烂的话,大导演们制作的烂片比这烂得烂。但是再怎么替它圆,也难以像他们自己拍摄的宣传片定位的那样高。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封神》观后感1800字
  • 下一篇:《封神榜》观后感18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