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三国的星空》观后感1500字

发表于2025-10-02 09:10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三国的星空》观后感

以下不涉及剧透,请大家放心阅读。
要说《三国的星空》为什么在国庆第一天上座率不足,我认为90%的问题都在于这个名字。
首先,三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段时期,片名中的“星空”让人觉得比较刻意,似乎有凿空架桥的意图。从影片本身来说,如果把关于星空、流星、荧惑的片段去掉,那几乎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其次,这部电影不是群像戏,所有人物都是为三个主角服务的:曹操50%,袁绍30%,汉献帝刘协20%。所谓“星空”,包罗万象、星星点点,跟本片的叙事侧重完全不一样。
如果不告诉我名字,我认为这部片子有点类似于游戏《曹操传》,或者直接就是《官渡之战》,比起虚无缥缈一看就有烂片嫌疑的片名范式《XX的星空》来说,更容易让人走进电影院。
而且,片尾彩蛋明示下一步就是《赤壁之战》,那总不见得三国就只有以下几部:官渡之战(曹操逆袭袁绍)、赤壁之战(周瑜和诸葛亮的英俊风流)、汉中之战(刘备终于能跟曹操平等对话)、襄樊之战+夷陵之战(兄弟)、五丈原(遗憾)吧,总让人感觉这个“星空”只会成为阻碍,不会对宣发有任何增益。
……
片名无疑是个败笔,但这部电影我认为还是挺好的。
对于这几年我看过的国产动画电影,我给出的排序是:《长安三万里》>《三国的星空》>《哪吒2》 > 《哪吒1》 > 《浪浪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排序,你也可以不认同我的排序,但我认为《三国的星空》确实可圈可点,举几个例子。
1、对于曹操本人的刻画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讨董卓时,曹操孤军对抗徐荣,不管怎么看,都是抱着一死为国的心态去的,比起在虎牢关外整日醉生梦死的关东联军,确实谁是忠臣谁是投机者,昭然若揭。
正如曹操所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讨伐各路诸侯,本质上代表的是大汉的正统性,兵戈所到之处,尽是大汉旌旗。从正史上说,袁绍早就伙同一些诸侯推立了新皇帝,袁术干脆自立为帝,汉献帝所能依靠的只有曹操。
众所周知,易中天老师是曹操唯粉,但我认为这部片子并没有给曹操翻案,曾经愿为“汉征西将军”的曹操,绝无可能是一个脸谱化的坏人。
通过这部电影,相信大家对于曹操能有更多的思考。
2、对于战争场景的刻画
一个字,燃。两个字,过瘾。三个字,很好看。
这部电影对于官渡战场的刻画,超过了此前我看过的所有描绘古代战争的动画和游戏,把兵种相克、阵法、兵器都用一种非常具象且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我给满分。
在这里,我看到了《三国志》游戏中的冲车、井阑和霹雳车,也看到了《三国杀》游戏中袁绍的万箭齐发。
不过因为本片并不是群像戏,所以对于武将和谋士的刻画极为简单,称之为工具人都显得多余,所以不会有看《三国演义》时对于单挑的精彩刻画,以及对于武将本身的各种印象加持,这是遗憾。
3、对于风景和场景的刻画
我觉得还是挺美的,有些甚至可以有裸眼3D的效果,非常真实。
本片中通过风景变迁和场景切换,给了剧情推进非常好的过场效果,显得没那么生硬,也不需要旁白或者NPC在那边一直告诉大家,过了多少时间。
4、对于汉献帝刘协的刻画
汉献帝无疑从小就比较聪慧,当初董卓看到汉少帝以及当时还是皇弟的刘协,也都对刘协的临危不惧和对答如流啧啧称奇。
本片中对于汉献帝有不少新增的刻画,但我认为是拔高了汉献帝,但从艺术角度来说还是比较精彩的。
从历史上来说,自定都在许昌以来,汉献帝就堪称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除了衣带诏外,别无其他惊艳表现。
东汉最后一年,汉献帝在曹操去世后改年号为“延康”,认为曹操不在了,他就可以真正开始亲政。但毫无疑问,他是幼稚了,曹操是大汉相国兼魏王,而曹丕只是开府治事的魏王,并不是总摄百揆的大汉相国,能做的只有篡位了,否则就是身死族灭。
……
说一些本片的不足吧。
为什么我把《长安三万里》排在《三国的星空》前面,因为《长安三万里》的群像能让我真切感受到大唐盛世,这关键在于群像戏的成功,不论是主角高适、李白和杜甫,还是配角王维、裴十二,甚至是贺知章、王昌龄,人物形象都是生动且丰满的。
但在《三国的星空》里,除了曹操、袁绍和刘协,其他人都是脸谱化、干瘪和工具人属性,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应该可以让配角更加生动且丰满。
其次,本片对于洛阳在董卓焚城前的刻画,也显得刻意甚至是有些炫技,特别是刘协出现在洛阳各个场景中的片段,机械感比较强,没有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好,反而显得多余。
但整体来说瑕不掩瑜,我认为《三国的星空》可以给到满分10分中的7.8分。与之参考的是,《长安三万里》我给8.5分,《哪吒2》我给7.5分。
……
如果没有曹操和诸葛亮,我认为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其实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没有什么区别。
有些人把曹操跟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等开国君主相比,我认为不具备可比性,曹操相对来说确实太弱了。官渡之战打了两年,在袁绍死了之后,曹操还用了接近七年时间才平定河北全境,这时间太漫长了。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与之相对比,刘邦三年灭秦、五年灭楚,李世民把关东军阀打崩,仅仅用了两年,朱元璋北伐灭了看似不可一世的蒙古元朝,也就两年。
李世民的话说的很对,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不仅没有培养出几个好的方面军司令,导致平定天下的节奏越拖越慢,直到最终完全脱离掌控,自己也一直顺风就飘(宛城之战、赤壁之战),后期也比较懈怠(平定汉中张鲁之后,没有直接进军西川,其实那时候西川已经一夕数惊)。
纯粹比较军事武功,跟曹操是一个档次的,我认为是五代时期的朱温和李存勖。
那为什么大家对三国和曹操如此偏爱呢?
还不是因为曹操是个极具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家,这部电影让我享受的一点是,当观沧海、短歌行,不经意地从片中人物之口娓娓道来之时,我觉得我受到了治愈。
魏武扬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

这部电影中的关键物件和人物服饰,都可以在各地博物馆中找到原型,这也挺好的,当以后实地看到后,又会感觉跟看电影时的自己心有灵犀。

强烈支持大家前往观看,故事、画面、配音、片尾曲,都挺不错的。檀健次对于曹操的配音,让我觉得挺惊喜的。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无忧渡》观后感1400字
  • 下一篇:《狼与鹭鸶》观后感12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