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浴血奋战》观后感
2025年国庆这天也是迎来了《志愿军》这部电影的第三部,感触良多,于是写下这篇观后感。对自己也有更深认识。
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懂得更多了,对家国的情怀更加热烈,尤其对以前翻到就跳过的抗日连续剧和军事战争片都开始慢慢追起来,比如《我的团长我的团》《雪豹》《亮剑》,在看完《长津湖》两部曲和《志愿军》三部曲前两部后,我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开始有了兴趣,开始刷《跨过鸭绿江》,15军的秦基伟,38军的梁兴初,39军吴信泉,40军温玉成,42军吴瑞林,50军曾泽生,63军的傅崇碧,都是能打硬仗,啃硬骨头的虎将,“万岁军”“谁是最可爱的人”“钢铁50军”“松骨峰战役”……好多好多的故事,好多好多的战士…
我也是带着期待来看这第三部《志愿军·浴血奋战》,如果上两部讲得是战场的起因经过和各个军各个团的奋勇杀敌,那么这一章主要讲的就是战争的结束,是谈判桌上的战争,在此之后谈判桌以外的战争都是为了这谈判桌上的筹码和话语权。
“谈判”是这部电影的主要线索
“和平”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任务
最开始“联合国军”谈判组仰仗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强对谈判没有一点敬意,全是傲慢与无礼,到后来尊重中国谈判组,最后选择了停止战争,不过不是“谈”赢的,而是“打”赢的。战场上发生所有的事都能成为谈判的筹码
讲“和平”就是反战,从最后美军和中军都开始倒计时庆祝时就知道,“和平”是每个士兵都想要的,他们也不愿意打仗。主角李晓因为父失踪兄牺牲后更加仇恨敌人,放不下对他们的怨恨:你杀了他,他的后人朋友会报仇,你的后人朋友又会为你报仇,但古话有云冤冤相报何时了……作为谈判组如果不能放下怨恨来迎接和平,那和平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来到呢。
林翻译官高度就更高一点,让大家积极摆和平鸽,说:“有的同志说看不见鸽子的形状,但只要站在高处就能看清。”然而联合国军把直升机停在和平鸽上这种傲慢的行为就是处于低处,看不到“和平”的本质,盲目无知且狂妄自大,而作为美军统帅李奇微站在另一个高度,所以会说联合国军谈判组一开始就输了。
但有另一个点让我醒悟
这部电影节奏从在孙醒牺牲后,我就情不自禁的就开始哭了,眼泪时不时夺眶而出,根本拦不住…并不是孙醒这个角色牺牲的有多壮烈,而是张孝文的因为孙醒的牺牲而觉醒,我也因为张孝文的觉醒而醒悟,他说了一段话,大概是“他本来可以不会死的,但他选择向敌人表达并展示了他的怨和他的恨。这是他的选择。”
“选择”可太难了,作为一个喜欢权衡利弊,又有选择困难症的我来说太难了…我这天下午还在想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让我为他人/祖国赴死,我能不能做到?”说实话,我真的很怕死,我觉得我年纪还小,还有很多的未来,还有好多事没有去做,还有很多美丽没有看见,作为独生子女还有父母之恩没有报答,我不能死,我觉得我活着还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太多太多顾虑……我觉得我空有一颗爱国心,却没有为国捐躯的勇气,就像《火影忍者》里二代火影问谁愿意负责断后,结局可能会死的时候,团藏内心纠结,想站出来却没有勇气说出来,我瞧不起团藏却成为了团藏…
所以,这部电影我看到的另一个主题就是“选择”,是为自己而选,为团队而选,为信仰而选,还是为和平而选。
作为谈判翻译组的李晓在见到谈判的重要性,和平的重要性后保持冷静选择放下“仇恨”;警卫队姚排长为了谈判不落下选择不开枪牺牲;修铁轨史队长为了火车顺利通过选择手拿长扳手控铁轨昏死过去;运物资满100次准备回家却选择继续运物资而牺牲的赵司机;选择用人工帮战士吸痰而牺牲的张护士;还有选择用自己身体堵枪眼而牺牲的黄继光;还有那名迷途知返愿意写证词说明联合国军投放细菌炸弹的飞行员……
恐惧是生命的本能,勇气是人类的赞歌!
对于志愿军而言,前面的战友一个排一个排的牺牲,后面的战士都看在眼里,却没有一个志愿军战士逃跑后退,而是前仆后继的冲锋,自己不上队友就要继续上,队伍牺牲了就会有别的队伍上,这场仗他们不打,后人就要打,所以他们选择牺牲自己换取胜利的希望。
看着这些背井离乡去抗美援朝的年轻志愿军战士们,他们家中也有父母未赡养,也有好多事情没去做,也会有美好的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我心即宇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水利万物而不争”…这些烈士、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被人民记住,是因为他们心里装着人民!
向最可爱的人们致敬
向最伟大的人们致敬
祝大家国庆快乐!
(看这一部其实也不用先回去看前两部,我倒是建议看完这部觉得好可以再回去看前两部,如果你是第一次看这一部也有一个新的体验,就像一个新兵进入战场然后会有老兵给你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