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明天》观后感
3.8节,女儿发了我200元红包,特别提醒我看电影《还有明天》。女儿说,这是关于意大利妇女选举权的电影。3.8节晚上,还特别视频问,我看没有。我敷衍了,她说:今天3.8节啊,要看哦。
我好似没有她那么的仪式感,3.9看,行不行?娃推荐的,必要看。
一个人选了最后面一排的位置。当灯光暗下来,独属于我一个人的时间来了。意外的是:这么小众的电影,特别在《哪吒》强大攻势下,我以为会是我包场,结果,观影人很多。
我心中的意大利:是一个极具浪漫,文化底蕴的国度,佛罗伦萨,米兰,罗马,文艺复兴,拥有普拉达,古奇,法拉利等等奢,这是具有一定艺术修养才能设计出经久不衰的品牌的。 电影黑白的,《还有明天》让我认识了B面的意大利:家暴,高晓松讲的意大利人的嘴快,男人的大男子主义,女性在家庭中的隐忍。整个观影,我会随着男女主家庭矛盾冲突而紧张。电影又极具另类,艺术的呈现了不一样的家暴。把舞蹈元素融入家暴中,纠缠,撕裂,痛苦,悔恨用舞蹈表现出来,用关闭门窗,女儿恐惧担忧的眼神,邻居的嘴巴,表达了家暴的惨烈。女主,又在女儿的订婚后勇敢的觉醒。短短时间的电影,展示了很丰富的女主的一生。与男主爱情是真的,是甜蜜的。失之交臂是真的,选择后回望远观,幸好,编剧只是给了一个故意的诱惑,没有真的安排女主的陷入。当时我看时想,如果是安排女主的陷入,这剧情就太LOU了。男人除了比男主帅外,自己把人生路走成那样,中年以后的境遇也配不上女主啊!指不定家暴是怎么样的呢?影片最后的解密很突兀,感觉走去选举站不应该仅仅是因为在家暴中觉醒,还应该有更宏大,更社会意义和冲突。但,走出电影院,又完全觉得,这就是意大利导演表达的方式。多年前,听高晓松《晓说》讲欧洲各国人的性格特点,英国人的严谨,还有啥,太久远了,忘记的差不多了。我记得,他说:类似三八样传播。电影不剧透太多,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
同样在3.9日,游泳群里一大早有游友发了一张图片:讲国内周末双休,是由于某压力。我很想回复下,忍了。其实能看到社会负面的朋友,都是非常值得交往的。至少,他们有一颗跳动的心,友热血热情,不是冷人冷血。不过,就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吗?或者太片面。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看国外电影。通过电影,而不是媒体的片面,以及教育的片面,了解世界,了解历史进程,让自己的认知更全面,更客观。唯有相对客观,公正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才有踏实的底气,脚稳稳地踩在地上,心,不急不躁,至少,炒股的心态不错啊!哈哈!
女儿:妈妈,我在我观影群里抽奖了11张这个电影的电影票,还有《初步举证》。
我:那不是要花很多钱哦!
女儿迟疑了下:哦!
我:你是为了促销还是单纯的就想推荐这部电影呢?
女儿:我想推荐这部电影。
我:哦,好,这样很好。就是应该单纯想怎么把事情干好。(我心里觉得,我问她得花很多钱都是罪过,会不会让她以后在做事前,学到权衡。)
《还有明天》,让我们一起了解那段历史,了解不一样,又和我们一样的意大利。
附:
妇女选举权百度百科中介绍:1848年在美国提出,1920年终于批准,1928年英国所有的妇女也有了平等的选举权。1946年意大利妇女有了选举权。目前,某些穆斯林国家妇女还没有选举权。最近叙利亚的4名女大学生被残忍报复性杀害。这世界还有很多残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