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800字

《安家》观后感900字

发表于2022-05-09 08:14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安家》观后感


今日周末无事,先去观看了一场公益主旋律电影《安家》,观后发一点感慨。

由于去晚了一刻钟,没看到开头。观影中,几度让人泪眼婆娑,啼笑不断,感人至深。这是一部难得好电影。

可惜,就是观众太少了,还是免费的。



电影《安家》以昭通30余万人发扬“搬不动山就搬人”的新时代愚公精神,搬出大山,住进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全市2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扶贫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以大山包镇副镇长兼累马寨村党总支书记为代表的乡村干部扎根山区,以村为家,把村民当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动员、帮助高寒贫困山区的群众搬出大山,住进城镇高楼,过上新生活的感人故事,是一部不错的新时代主旋律电影。


电影中基层干部驻村书记赵副镇长(由60岁的娜仁花主演,而不是选择妙龄美少女出演第一主角。此处严重加分,致敬剧组,致敬娜仁花女士)舍小家为大家,下沉到偏远的大山村里负责动员群众搬迁工作,在群众不理解和“坏分子”的不断捣蛋下,通过为群众解决吃水困难、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并不计得失的无私付出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感激。全体群众终于同意从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中搬入城镇开始新生活,当地党委还为群众解决了搬迁后的生活与工作的顾虑。



其间,剧中较为完美的展现了城里人与山里人,大家与小家,母亲和儿子,干部与群众,大山与城镇等几种不同关系的转化、融合,因常年在外工作没有照顾好儿子的赵副镇长与儿子间的隔阂也得到了融化,党的干部与群众间的鱼水关系也得到了升华,融为一体。最终,通过党的基层干部润物无声的无私付出,山沟里的百姓搬迁进城,住进了现代小区,过上了“城里人”的新生活,实现了脱贫攻坚预定目标,通过电影讴歌了党的基层干部对贫困群众的无私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后记:

  

作为红色文化传播者、主旋律电影制片人的我,看了太多的基层干部扶贫的故事,最为感人且令人痛惜不已的还是那位广西姑娘黄文秀同志的故事。每每想起她这样一个党的优秀青年干部,为了党的扶贫事业过早的奉献了自己年轻的鲜活生命,我曾为此多次泪流满面。令我不得不常常为我们的新中国历史的曲折无数次陷入了沉思:在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我们党的领袖,以及无数先烈先辈们,为了大多数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知无私奉献了多少青春、家人和鲜活的生命。他(她)们换来的是什么?他们的理想什么时候能实现?我们是否准确的继承了他们的理想和初心、使命?



没错,有人可能会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革命年代牺牲是难免的,但在和平年代,一些无谓的牺牲是不是本可以尽量减少或避免呢?



新中国建国70多年过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走过了60多年了,其间,我们经历了前三十年的集体生产合作化时代,即公有制集体经济。不曾想,在人民公社刚刚起步即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大转折”。随着上世纪80年代人民公社合作化的解体,又重新倒回了几千年的“包产到户”单干小农经济。于是,大部分青壮年农民不愿种地,进城打工挣快钱,家里田地荒芜。这几十年来,祖国的广阔天地从建国之初的大生产,大水利,大开荒时代又走向了没落,以致到如今我们的农村现代化仍未全面实现。正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幸好,历史总是在肯定否定之否定后再肯定中前进的。在十八大后,我们又再次迎来了“伟大的转折”,在新时代人民领袖的带领下,我们再次开始了革故鼎新,自我革命。广大农村从“扶贫攻坚”到如今的“乡村振兴”战略层层递进,以及对(城市工商业的资本逐步控制,此乃题外话暂且不表),最终带领我们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幸福生活。

因此,我们要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就像影片结尾的歌词唱的那样:“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不管经过那个多少......风吹和雨打”,我们的美好家园一定会再次回来,我们的中华民族也一定会再次团结起来实现伟大的复兴。



还是那句老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同志们!团结起来,努力奋斗吧!

返回观后感8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夺冠》观后感850字
  • 下一篇:《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8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