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观后感
先说结论,有点失望。
上午10点,苏州太仓这座小城,防空警报准时拉响,撕裂时空的悲鸣,让人止不住的回望那场战争,那些逝去的生灵。
《731》选在今日上映,氛围感拉满。
下午去看了这部被宣传了几年的电影。
开场没多久,进来两位中年眼镜男,不停的唠嗑,严重影响我的观影体验。忍无可忍,冲出去叫了影管过来,他们这才闭嘴。
又或许是这段不愉快,影响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观。
如此悲惨的题材,拍出的效果,感觉火候不行,穿透力不够。
当我写出上面这句文字时,也感到有些不对劲。平心而论,这部电影无论是在叙事结构,还是场面渲染上,还算比较出彩,再加上几位老戏骨的加持,影片的可看性,应该是可以的。
但为何,我却看的索然无味?
仔细想了一下,问题出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细节
比如押送一个人高马大的姜武,却指派一个矮他一个头的日本小兵,还不带任务武器。
比如快结尾时,为了剧情,为了给主角们越狱创造条件,日本人居然都去过节了,我实在想不通在那样一个紧张时局之下,小日本还会有这么重的过节愿望?
还比如焚尸房的那些尸体,过于完整。小日子的实验种类很多,大都将人摧残的体无完肤,如此衣着完整,不断不残,不符合事实。
细节是一部电影的灵魂与风骨,一部伟大的电影无疑不是在细节上精雕细琢、反复斟酌,因为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情节和场景,构筑了整个故事的真实世界,才能触动观众最深处的情感共鸣。
《731》在细节处理上,没有到位。
其次,是叙事方式
这部电影在题材上是对的,“731部队”,只要是中国人,都会恨之入骨。那么惨绝人寰的历史,那么人神共愤的悲剧,我认为它比什么犹太人集中营要惨烈百倍。
但制片导演却将这段历史,以一个越狱的故事展现出来。
其实这样叙事,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密室逃脱和越狱的题材,有太多太多的经典,观众看的太多太多了。比如美剧《越狱》,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比如《洞》你要超越他们才能铸就经典。
但这个好像太难了。
而这部电影在这些越狱的场景设置上,只有模仿,没有超越。很多镜头,我看了几秒就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为观影太多,似曾相识。
这个就不展开了,要不然剧透就太多了。
最后,是电影的风格
这个我也说不清楚,只是在看到了两段小主角在监狱的走廊里,飞翔的场景,就感觉这个电影的格调有点凌乱。导演是很想表达犯人们冲破牢笼,逃出升天的那种喜悦愿景,但这种设置,即使前后呼应,也没有达到让我共情的程度。
还有电影结尾处,在一片消毒粉的迷雾中,中国人、朝鲜人、俄罗斯人,发出的那一声声,死亡前的呐喊,只是让我想到了电影《八佰》,还是模仿,依然没有共情。
个人认为,一部电影风格应该突出,要么极度压抑,要么极度残忍,要么环环相扣,令人窒息。
但这部电影想表达太多的东西,我理解导演的良苦用心,但在这一部不到2小时的电影里,想要全部做到,确实很难。
以上三点,让我不满意,我的不满意是因为小日本的罪行没有被酣畅淋漓的展现出来!
虽然它也展现了侵华日军血淋淋的恶行,但与我们滔天的仇恨,刻骨的悲怅相比,这部电影张力略显不够,渲染得也不够充分,就像一叠清明时燃烧的冥纸,外层烈焰滚滚,中间的几页却没有释放燃尽,让人郁结于胸,如鲠在喉。
撇开这部电影,这场战争,这支恶魔部队,其罪恶与残暴,是中华民族肌体上一道永难愈合的伤痕。
愿逝者的苦难,能成为后人奋勇的号角,永远警示后人。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不负亡灵,不负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