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800字

《731》电影观后感800字

发表于2025-09-20 09:11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731》电影观后感

一个小时前,看完这部刚刚上映的电影,说实话,我是冲着差评去看的,我想知道为什么它得到的差评那么多。
看完后觉得,它得到的每一个差评都不冤枉。
所以我想写一写自己的观影感受,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观后感也是非常主观的,只是一个普通的观众,走出电影后的一点想法,和大家交流。
首先,我不认为给电影差评就是不爱国,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太爱国,太尊重这段历史,太希望我们能拍出一部真实反映这段历史的质量上乘的影片,所以大家才怀着期待而敬畏的心情走进电影院。
结果却差强人意。
1.不合适的插科打诨。
主角王永章自认为的幽默语言让我觉得很不适,在这段非常严肃沉重的历史中,以这样的态度去演绎我觉得是非常不合适的,因此我不是很喜欢这个主角的设定。
他好像很聪明,智商很高,遇事又很沉稳,在死亡危险面前还能讲出几句轻松俏皮的话,但我完全感受不到这个角色的真实性。
给我的感觉是他只是在演戏,看了剧本后的肆无忌惮,对自己的命运和故事的走向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根本无法把我带到这个故事当中。
所以我觉得这个角色的塑造很糟糕。
2.群像塑造扁平化。
除了王永章,还有其他角色,比如那个变魔术的小男孩,也算是主角,但是这些人物的塑造也是非常没有代入感。
我完全感受不到这些普通人突然被日军抓走,且被关进一个陌生、不知命运的监狱的紧张和无助,他们个个都像看了剧本似的,哪怕有一个角色一直在表演恐惧,但是痕迹感也很重,为了恐惧而恐惧。
还有其他国家的战俘,妥妥的工具人,演戏感也很重。
所有角色的塑造都是扁平的,立不起来,无法深入人心,因此让人对他们的命运没有太多的牵挂和担忧。
所以很多情节,比如他们越狱失败,反抗失败,逃跑失败,原本应该是非常震撼、触动人心的场景,但是效果大打折扣,根本原因在于人物塑造不成功。
还有莫名其妙的抽象表达,电影剪辑也不是很流畅,还有一些情节感觉有些生硬,逻辑上并不连贯。
影片最后的那段情节,原本应该是全剧的高潮,是所有情感凝聚到最后的爆发,但是震撼、愤怒、悲痛一丁点也没有传达出来,我甚至是一脸问号的看完。
总的来说,和之前的宣传吊起人们的胃口和期待相比,实际的观影效果落差很大,我觉得挺可惜的。
不过至少它也让更多人开始重视并了解那段历史,也算是好的了。
但是如果想仅通过这部电影,就能了解那段历史,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还是去看相关的书籍和纪录片,才能了解得更多,更真实,更具体。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珍视和平,吾辈自强。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反战电影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全片都是在一种比较平和、舒缓的节奏进行,没有任何血腥场面或暴力镜头,可是影片的最后几分钟,真的非常非常震撼,小男孩最后的结局真的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
看完电影后整整一天我都缓不过来,一直沉浸在影片的氛围中,看完后不禁在思考人性的恶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又是多么惨烈,总之心头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虽然不是本国的历史,但看了以后还是很难受,很痛心。
所以我觉得,会把一个故事讲好,能把一个故事讲好真的很难,但是一旦讲好了故事,电影就能跨越语言、国家、民族的界限,触动每一个人的灵魂,引起人们的思考,因为人类的感情是共通的。
返回观后感8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电影《731》观后感800字
  • 下一篇:《情书》电影观后感8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