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评说

《北上》观后感:谈主题思想

发表于2025-04-01 16:1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北上》观后感:谈主题思想

由姚晓峰导演、赵冬苓编剧的三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北上》,于2025年3月3日在央视黄金档播出,3月27日随着谢望和夏凤华船上结婚、大运河游船启航而圆满落幕。该剧根据徐则臣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大运河水浦镇花街六名少年相识相伴、高三毕业后北漂分离和多年后花街重聚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好评不断。

之前,看到网文谈《北上》主题,一是人类共同体的探讨和构建,二是大运河文化的挖掘和传播,三是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四是北上创业和开拓进取,等等‌‌。观后,总觉得《北上》的主题思想值得探讨。

一、圆满结局表达何种思想?

第三十八集,谢望和和夏凤华在大运河游轮上举行婚礼,谢天成和夏茂田开船,花街小院的几户人家和来宾乘坐游轮,在大运河上航行,要驶入大海,故事圆满结束。

说到结局圆满,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小波罗北上在大运河花街段沉船,船上谢、邵、周、夏四家落户花街,百年之后,小波罗的后代回到花街,和四家人的后代重聚,乘上游轮继续航行,圆了一个航行梦;2、2000年大运河货船运西瓜的时候,马思艺来到花街奶奶家,2007年北上,后到意大利,再后来从国外回到花街,这是马思艺的寻根圆满;3、谢天成买船卖船像丢了魂似的,结果儿子谢望和为兑现诺言买了一艘豪华游轮送他,圆了船老大的开船梦;4、夏凤华小时候就想着以后嫁给谢望和,结果美梦成真,圆了婚姻梦;5、陈睿、周海阔、邵星池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圆了事业梦。

圆满结局表达出这样一种思想:中外相连、大家和谐、美梦成真。

二、北上的意义何在?

夏凤华北上苦心经营华子快递,累死累活得了脑瘤,把华子公司卖了三十万替谢望和解围给了蜜蜂集团站长何天明死亡赔偿,虽说收获了谢望和的爱情,但结婚还是回花街后的事情。北上之于夏凤华是伤心和噩梦。

周海阔上北航进公司,做个程序员,结识小卉,后来因房子和没钱分手,失恋的周海阔回到花街,开一个书店,才有了属于自己喜欢的事业。北上之于海阔是没钱和失恋。

邵星池放弃高考,北上创业,当过歌厅老板,买过假文凭,经营几项都不成功,多次进局子,后来进蜜蜂集团做了谢望和的下属,但又因替员工王元打抱不平揍了顾客被公司开除,逃回花街,拜周宴临为师,学做淮扬菜。北上之于星池是失败和耻辱。

谢望和考上人大,入职蜜蜂集团做了副总,算是北上成功,但站长何天明的意外车祸让他背锅,事业跌入低谷,后来柳暗花明,成为集团南方四省总监。北上之于望和是成功大于失败。

马思艺高考交白卷,因奶奶去世,母亲闹房子,弟弟命葬大运河,留下一封信和奶奶给众邻居的鞋垫,离开花街,北上拉琴。后来,被周海阔和邵星池发现而离开谢望和他们所在的城市,去意大利寻根,直到接顾市长邀请后返回花街。北上之于思艺只是路过。

这几位好伙伴,几位北上客,北上的结果不理想,可以说是大败而回。

除了几个年轻人,周海阔的母亲罗之梅,南下之后选择北上,奋斗几年,不是干老本行而是做制片人,七年后也回到花街,这个最离不开的地方,不走了。花街之于罗之梅是根据地。

陈睿高考成功不报名校而选择师范,不去北上而留在花街,不找工作而跟着父亲陈泊、邵星池父亲邵秉义和周老爷子,醉心于花街沉船和大运河民俗文化的探索和研究,成为花街民俗文化博物馆馆长,事业成功。花街之于陈睿,是明智的选择。

电视剧《北上》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呢?谨慎或放弃北上!

三、《北上》观后有何感想?

1.不要北上。《北上》里的年轻人去创业的那个大城市里,有机遇有事业,也有风险有挑战,成功率几乎不到五分之一。那里行业竞争残酷,同行相互倾轧、无数人挤撞独木桥,没有文凭出苦力,累死累活风险大,夹缝生存不开心。那里是少数人的天堂,是无数外来人的训练场。这就是电视剧《北上》描绘的现实,也是看完全剧得出的结论。

2.发展本地。大运河是流动千年的金河银河,河运停滞后终于迎来春天,申遗成功促进各行各业发展,政府大力支持,北漂陆续回来,本地人扎根生长,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给年轻人更多的创业空间。邵星池当上淮扬菜厨师,周海阔开个运河书店,陈睿当上花街民俗文化博物馆馆长,据说夏凤华也计划开一个本地快递公司,他们在花街找到了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在本地发展很开心。

3.互帮互助。运河花街四户人家,因意大利人小波罗北上聚在一起,因为遇盗沉船落户花街,他们的后代一起玩耍、上学、北漂、回家,相互关心、帮助、理解、支持,结下深厚友谊。他们在学习和北上追梦的路上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携手前行,这种友情让观者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美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对《北上》主题另有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返回影视剧评说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运河岸边的逐浪少年——电视剧《北上》观后感
  • 下一篇:《混沌少年时》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