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尔一家》影评观后感
德雷尔夫人坐在地上,头靠大树,胡乱地拽着枯草。突然,一阵唧唧唧的声音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转头找了找,发现一窝小老鼠。她抓起一把石子,奋力砸过去,有几只小老鼠害怕得逃走,几只胆大的朝她走近,继续唧唧唧地叫着。她斜乜着它们,使劲拽断一根草,叹了口气,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对小老鼠们说:“祝你们好运!”
不一会儿,她握着一束野花,回到了破烂不堪,一无所有的家。小儿子杰瑞跑进来,汇报了刚才家里来了客人。德雷尔夫人抱住杰瑞,抚摸他的头,让11岁的杰瑞坐到她腿上。杰瑞告诉妈妈,他们几个已商定好以后哪些地方会改。这时,二儿子莱斯利端来烛台,大儿子拉里拎进来一桶水。
此前,德雷尔夫人,一个寡妇,为了摆脱英国现代文明的束缚,带着四个孩子来到希腊科孚岛,且几乎身无分文。四个孩子,最大的22岁,最小的11岁。按她自己的话说是“拉里,想当作家,却成了汉普郡最糟糕的房产经纪人,而马戈正在变成一个傻瓜,杰瑞讨厌学校,莱斯利想朝一切活物开枪”。在岛上好心司机斯皮罗斯的帮助下,他们租到了岛上最便宜,恐怕也是最破旧的房子。德雷尔夫人忙里忙外地收拾屋子,四个孩子呢?女儿马戈质疑拉里没气节,拉里挖苦马戈低能儿。此时,杰瑞捉回来几只昆虫,马戈赶它,拉里踩它,莱斯利拿枪打它。四个孩子闹得不可开交,无奈的德雷尔夫人哭嚷着:“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怎么你们都变得如此招人烦?”说完,她愤然出走,来到开头提到的大树下。
这是电视剧《德雷尔一家》第一集中的片段,看到那个混乱场面,不由得感叹:这都是什么样的孩子啊!德雷尔夫人疯了吧?除了老大,其他三个孩子均未接受完正规教育,其中杰瑞只上完一年级。来到这偏僻的小岛只为了快乐?鄙视“快乐教育”那股子专业劲又上来。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世人眼中的疯狂妈妈,把老大拉里培养成享誉世界的作家,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将小儿子杰瑞培养成举世闻名的“保育顽童”,他荣获过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虽只读过一年小学,杰瑞却享有美国耶鲁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和英国肯特大学三所知名学府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完成了37本著作、12部电视专辑。本剧即根据他的《希腊岛三部曲》改编。马戈一生自由洒脱,50岁以后跟随邮轮遍访七大洲。生性单纯的莱斯利最后在肯尼亚找到了归属。
四个孩子如何完成了蜕变,他们精彩奇特的一生吸引着我去探究德雷尔夫人的教育秘诀。
消气,只要采一束花的时间
德雷尔一家来到科孚岛,面临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从眼前一幕来看,孩子们丝毫体会不到她的难处,只顾自己玩乐。坐在树下的那一刻,她生气孩子们不体贴自己,自私自利;怀疑自己的决定不正确,害怕一步错步步错;自伤丈夫离去得早,留下她一个人养育四个孩子……然而一窝唧唧叫的小老鼠瞬间唤回她的母爱,她决定回去面对吵吵闹闹的孩子们。既然生活还得向前,那就采一束花聊以自宽。一个像她一样的妈妈,不用矫情造作,等着孩子安慰,采一束花,从杂事烦恼中暂时抽身,然后回家,带着孩子们展开新生活。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马戈和莱斯利一言不合就摔盘子,天花板掉下来,四个人没一个愿意喊人来修,妈妈当时都非常气愤,可是她不沉浸在愤怒之中,不需要孩子们敷衍的道歉,要么自省,要么自己解决问题。
见过一些家庭,孩子犯错后,必须向大人道歉,大人拉长的脸色才能舒缓,事情才算结束。道歉看似文明,可口服心不服的道歉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家长权威,并学着言不由衷。父母们应更看重孩子的行为而非语言。
理性面对白眼
孩子对父母翻白眼,估计能排得上“让家长最讨厌的行为”之首。眼睛,心灵的窗户。翻白眼,反映了孩子内心对家长极度的厌恶、不满、愤恨。那眼神,像刀子一样插进父母的心,有父母因此对孩子大打出手。我们也已经和儿子的白眼斗争三年,但不得不遗憾地承认,目前我们没能赢得这场战斗。我敢打赌,未来也赢不了。自打看了《德雷尔一家》,我决定和儿子的白眼和解。
德雷尔夫人有四个孩子,她得受多少白眼。杰瑞要和假释的罪犯出去钓鱼,妈妈阻止,他对妈妈翻白眼。妈妈受的何止白眼,她劝莱斯利改邪归正,莱斯利当街对她大吼;拉里不满妈妈的数落,和她大吵,不会用枪的他负气拿枪出去打猎。孩子这么做,我们往往在乎的已不再是事情本身,而是孩子的态度。如此对家长,家长颜面何存,权威何在。此情此景下,家长们常说“你是什么态度!我像你这么大,要是敢这样和大人说话,早就被打死了。”可是德雷尔夫人没有,她首先反省自己的行为,然后再通过其他办法保护孩子,教育孩子。比如,她无法说服杰瑞不去赴罪犯的约,那就让哥哥们轮流陪他去;莱斯利和坏人鬼混,她示弱认错劝儿子回家,最后不惜当掉自己的婚戒替莱斯利脱罪……
心平气和地想一想,我们小时候真的没有对大人翻过白眼吗?即便行为上不敢,心里也翻过无数次吧。翻白眼,不就是被人指责,心里不爽嘛。一个人被别人指责,哪怕真的错了,第一反应仍旧是不爽,不过接受自己的错误需要一小段时间。白眼不一定是未认识错误、不承认错误。遇到孩子翻白眼,不要急于和他掰扯,逼着孩子就范,先搁置,双方冷静一下,试着站在孩子角度替他想想,然后再和孩子沟通。
孩子事无小事
父母正在忙,孩子过来说事情时,父母不耐烦地回应:“自己去玩,没看到我在忙吗?”相信这样的场景家长们一定不陌生。家长认为,屁大点孩子,能有什么大事。我们眼里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兴许是天大的事。杰瑞心疼被大哥打死的蝙蝠,想为蝙蝠举行葬礼,全家当真穿戴整齐,请西奥来主持仪式,拉里戏称:“这比爸爸的葬礼还隆重。”
如果这事发生在我家,我肯定做不到如此严肃地对待。面对孩子各种离奇的想法,务实的家长们能找出成百上千个理由拒绝,找理由拒绝算态度不错的家长,怕有的家长会说:“学习上不钻研,干这些歪门邪道倒用心。”学习压倒一切,好让人绝望的理由。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里分析大人的表现:“我们想着如何摆脱儿童做自己喜欢的事,任由我们方便。儿童一种非常坏的任性脾气事早晨起来去叫醒爸爸妈妈……但是,如果不是爱促使儿童一早起来就去找父母,那又是什么呢?”同理,孩子兴致勃勃地和父母诉说见闻,邀请父母加入到他的活动,那不是爱,又是什么呢?孩子爱大人,愿意把最有趣最好玩的事分享给最爱的爸爸妈妈,正如爸爸妈妈愿意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一样,可是当父母的,总是高估自己给予的物质财富,而忽视孩子给予的精神财富。大人如果不能及时积极地回应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将逐渐关闭心门,这就是家长们说的“我家孩子回来,什么也不跟我说”。反之,父母若能认真听孩子讲述事情,用心对待孩子的每一个谋划,陪孩子一起读书、玩闹,那她/他一定能成为孩子无所不谈的密友。
总是安慰,总是拥抱
马戈被喜欢的人称作马吵吵,哭着跑回家,正在教杰瑞历史的妈妈,一面温柔地唤着“亲爱的,亲爱的”,一面走过去拥抱马戈,随后号召全家人给马戈建议。莱斯利失恋,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妈妈立马反驳“你很好啊”,莱斯利扑进妈妈怀里失声痛哭。后来莱斯利和情敌打架,被拘留一晚。妈妈在警局外接他,没有半句责备,只是让他先回家,等会再和他谈。莱斯利垂头丧气走开,妈妈喊住他,紧紧拥抱他,又捧起儿子的脸查看是否受伤。拉里追随女友,不告而别,登上了回英国的客船,妈妈落寞得独自饮酒。然而,拉里终究舍不得,船即将开启时,下船回家。看到拉里拎着箱子归来,她即刻迎上去,理理儿子的衣襟,将22岁的拉里揽入怀中,母子俩额头紧贴。
在诸多中国家长眼里,孩子的上述行为无法容忍。一个成年人,失恋就失恋呗,哭哭啼啼像什么,有没有点男子汉的样子?竟然幼稚到和情敌打架,太冲动鲁莽,活该被抓到警局。拉里更过分,为了一个女人,弃全家人于不顾,离家这么大的事,都不打声招呼,算怎么回事?孩子难以因父母的教训变得坚强,变得规矩,变得体贴。试想,是什么吸引拉里舍弃爱情重回小岛?难道是一个喜欢说教的妈妈?
孩子失落时、挫折时、迷惘时,需要的不是父母即刻的说教,而是温暖的拥抱,真诚的安慰。中国人普遍内敛,孩子小时,父母喜欢和孩子亲亲抱抱,孩子大了,总觉得和孩子腻歪不舒服,有外人在,更不好意思。的确,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需要减少和孩子的肢体接触,但是无论多大的孩子,在特定情境下,父母给予的一个拥抱胜过千言和万语。伪装出来的关心孩子感受得到,结实的拥抱却不会撒谎,它真切地表明父母心疼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这样,父母和孩子后续的沟通便有了基础。
尊重or放任
德雷尔夫人在面对亲戚的数落时,也曾反思自己教育孩子是否太随意。对于普通家长来说,如何分清尊重孩子和放任孩子特别重要。放任孩子,即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甚至毫无原则地维护孩子。尽管德雷尔夫人大多数时候是位慈母,但是她绝对没有放任孩子走邪路。杰瑞偷伯爵夫人家的金鱼,她拖着杰瑞去还鱼,向伯爵夫人道歉;杰瑞喜欢和犯人克斯提钓鱼,她便多方打听克斯提的履历,向别人请教该怎么办,待杰瑞钓鱼回来,她又仔细观察孩子言行;莱斯利不断惹祸,她惩罚他拿着帐篷到外面睡觉;马戈游手好闲不上班,她登门拜访老乡,替女儿求得一份工作。
当初杰瑞在英国上学,因逃课观察老鼠被校长鞭打,德雷尔夫人冲到校长办公室教训校长:“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出孩子最优秀的一面。”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我都觉得何其难也!其实最难的,莫过于完全放下家长身段,平视孩子,成就孩子。纵观德雷尔夫人对四个孩子的养育历程,我想,她做到了,她真正引导出了孩子们最优秀的一面,每个孩子都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德雷尔一家的传奇不可复制,但德雷尔夫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包容值得每一位父母仿效。
纪伯伦在散文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
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德雷尔夫人正是那无比稳定的弓,她拼尽全力弯曲,只为孩子们朝着各自的方向,飞得更远。
当我们在育儿路上焦头烂额时,读一读这首诗,让我们也做一把稳定的弓吧!
反思和改变,理应从大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