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水饺皇后》影评观后感

发表于2025-05-08 09:06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水饺皇后》影评观后感


看完《水饺皇后》,感觉跟随臧姑娘一起走过了她的创业之路,内心激荡起伏,还是很燃的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电影就像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温暖又治愈看到一半差点要流泪特别是在警局那个片段低三下四的鞠躬道歉给女儿要回书包就让人内心很感动,还有最后成功的时候在街上遇到糖水伯让人两眼含泪。

2025年五一档(5月1日-5月5日)以总票房超7.47亿元的成绩收官。尽管缺乏现象级爆款影片,但这一档期却因题材多样性、中小成本影片的亮眼表现,以及观众对现实题材的强烈共鸣,被业内视为中国电影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其中,由马丽主演的励志传记片《水饺皇后》以档期票房1.9亿元的成绩登顶冠军,成为最大赢家。

在我看来是一片很典型的电影,讲的是湾仔码头的创始人臧健和(马丽饰演)从普通人努力之后把中国水饺卖到全世界的一个故事。

先谈谈影片的亮点。马丽的演技堪称一绝,她把臧健和的坚韧与温柔演绎得入木三分。在臧健和受伤后仍坚持工作那场戏,马丽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倔强与坚强,让我深刻感受到这个人物的不屈。而在面对女儿时,眼神又满是慈爱与温柔,那种细腻的情感转换,毫无表演痕迹,仿佛她就是臧健和本人。惠英红饰演的红姐也十分出彩,她那泼辣又很善良的形象被塑造得活灵活现,一出场就自带强大的气场,和马丽的对手戏火花四溅,让我们看得直呼过瘾。配角们也都可圈可点,比如糖水伯,虽然戏份不多,但他每次出现都充满温情,给影片增添了不少烟火气。

电影由马丽饰演的臧健和为主角,以她的视角切入1977年的青岛,其丈夫要她带着两个女儿先到香港后去泰国定居。谁曾想,其丈夫在泰国又结了一次婚,而且认为她只是想留在香港。不甘愿失掉尊严的臧健和先是在当地的一家鲜花店里找到了工作。后面因为大女儿帮忙送货回家路上迷失了方向,被邻居以为是偷渡来的,并向当地警方举报。而鲜花店的老板帮助臧健和母女三人去到了香港市区。

臧健和通过妹妹臧健平的朋友杨菁暂租红姐(惠英红饰)的房子。由于大陆人的身份,臧健和先是被一家大酒楼的老板看不起,被分派了又脏又多的洗碗活。同时臧健和还打了两份工,靠自己的双手积累了一些积蓄。可一次意外臧健和因工伤放弃了工作,又在糖水伯等人的帮助下,尝试在湾仔码头卖水饺。

起初生意并不好,且遭受到了刁难。臧健和差点想一走了之。而邻里的温暖与帮助,让她重拾生活的希望。后面生意越做越大,而昔日对她倾囊相助的糖水伯也越来越老,臧母也突然与世长辞。

电影不仅是简单的叙述臧健和传奇的一生,更展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底层人民不屈服于命运的形象,还有人世间的温暖。

无论是愿意收留臧健和母女三人的红姐、迫于生计献身的阿珍、露丝(薛凯琪饰)、糖水伯、巡警华哥(朱亚文饰),他们都诠释着世间的真情,也向生命、向命运证明,自己用不低头。靠自己双手挣钱不偷也不抢,根本没有什么好羞耻的。

全程都很心疼女主。婆婆的封建强势,丈夫的软弱背叛,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在香港无依无靠。努力打拼,低声下气,干活,挣钱。在她妈妈去世后她摇动母亲的遗体嘶喊着,说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卡着我,卡着我,卡着我。那一刻,谁懂啊?明明可以按照流程很简单就能完成的事情,有些人就是要去打压你,为难你,伤害你。借着权利高高在上,借着权利,伤天害理!

有些女性,在她还是个小人物时,你就知道她一定能成事。或者,严谨点说,大概率能成事。首先,勤劳肯干。有些人讽刺说什么年代了还搞勤奋吃苦叙事。无论什么时代,如果一开始就处于社会底层,都是比别人更勤劳肯干,才更有可能实现阶层跨越吧。其次,一股狠劲。藏姑娘对自己是真狠啊,早上4点起床,一天打三份工。尤其是当她拿刀与黑社会对峙的时候,真的激动了。就得有这个劲头子啊。还有就是知恩图报。她从来都没有忘记糖水伯的恩情,曾经微末之时的帮助与陪伴,她始终铭记在心。

女孩子尊重女孩子,女孩子保护女孩子。很多镜头都穿插在红姐和健和之间。从户主和租客之间的关系,到后来的互帮互助。红姐在健和内心防线一次次崩塌的时候,不惜揭开自己的伤疤,用自己的故事来鼓励健和。在健和做水饺劳累后帮她按摩。在健和生意有很大起色之后,把家里的菩萨赠予健和,希望她能够得到佛祖庇佑。当然不止这一点,里面的人物也都是一直在帮助健和的。

最喜欢袁富华饰演的糖水伯,不仅因为这个角色善良暖心,表演也丝丝入扣打动人心,就像身边人,好久没有在影院有这种幸福感了。如同一束微光,照进臧姑娘绝望的世界,亲手递来的那碗九颗汤圆,让她漂泊香港有了希望的种子。在臧健和水饺生意起步时,糖水伯不仅偷着垫钱帮她买小推车,还热心吆喝帮她招揽顾客,志雄哥找麻烦的时候挡面前帮她说话,可以说在她最困难的时期,都离不开糖水伯不求回报的帮助。而臧姑娘在成功后,也没有忘记贵人,当她在街头偶遇落魄捡垃圾的糖水伯,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请他吃饭,并决定赡养他终老。糖水伯去世后,她在其遗像前郑重摆放九颗汤圆,这一细节与当初糖水伯给予她的温暖相呼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很难不为人性的美好动容。

大概只有中国人,才懂得一份水饺的分量。

电影拍得很像童话故事,但这却是一部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电影,鲜明的时代印记,突出展示了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的交互关系,也看到了中国人面对困境,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共同托举、相互帮衬的处世逻辑。

就像水饺。

电影的前半段很苦,后半段很有韧劲,同时又很有春风化雨的情感表达。女主原型“水饺皇后”臧健和,事业上道后依旧坚定不移地靠自己、不弯腰,遇到任何事都见招拆招,坚守原则,终成“水饺皇后”。一路看下来,不仅会感动于她那份孤勇的骨气,也会感动于女性间的情谊。

将几个关键的细节串联,就能看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核心,除了上述三次女性觉醒外,还有女性间的互相托举。

在异乡的漂泊者,相识、相遇,往往带着相惜的温度。惠英红演的房东红姐,是典型的“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伞”。她表面毒舌不饶人,却总是能在臧姑娘和两个女孩被欺负时站出来,为她们撑腰。

暴雨之夜,她端茶与臧姑娘夜聊,把自己曾经尊严尽失,又一点点拼凑回来的过往,轻描淡写地述说。她教会臧姑娘女性立于这个不公的世道,“人家看不起你有什么所谓,最重要的是抬起头,自食其力,自己没有放弃自己。”

所以之后臧姑娘开工厂后,招的都是女员工。尤其是看到大家一起吃汉堡时,一个个年龄各自不同的女性围在一起的画面时,那一刻心底有说不出来的感动。在“重男轻女”观念还很主流的时代,她在当年受尽委屈,如今以身作则、托举别人。

与此同时,还有一代又一代的“代际女性托举”。臧姑娘用自己妈妈的技能谋生,托举着让两个女儿获得了更自由、更有选择的人生。母亲用尽力气争抢的每一次,都是为了女儿能在人生路上顺一点。这种托举最终会改变新一代女性的话语权与命运走向。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电影一开始刻画了一位单亲妈妈被丈夫抛弃、街头被驱赶、女儿重病、自己也累病等逆境,不得不说马丽演得也真给力,将该角色的脆弱与坚韧平衡的恰到好处。

而“新旧交替”也体现在不同角色所代表的不同状态。比如民宿中落魄纨绔子弟金先生,导致了金太太令人唏嘘的结局,这个角色其实呼应了臧姑娘和她的丈夫——如果主角跟着丈夫去了泰国,结局可能就是另一个金太太。其实不单单是电影所发生的时代,在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角色在你身边。有的人解放思想,有的人固步自封。

说白了,并不是时代进步,臧姑娘的命运才会好转。而是你有了对抗命运、时代枷锁的前提,才会迎来一个崭新的面貌。换句话说,时代变化是人民推动的。

所以主角并没有选择被时代所束缚命运,而是与之对抗,直到小小的水饺改变了她的人生。

这电影讲的其实就是一个个小人物怎么靠自己的双手在时代里拼出一片天的故事。那种温暖的爱和奋斗的收获,真的是让人心里暖烘烘的,也让人重新去想想生活的意义,重新去追自己的梦想。是啊,只要心里有希望,肯努力,肯定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闪闪发光!

觉醒与托举,是我们当下谈到女性时,绕不开的两个词。很庆幸能有这样一部绝对真诚、真心实意的电影,让人看见——臧健和的人生,以及那些与她类似的独立女性、坚强的母亲的人生,凿出的是一条血路,也是一条充满善意与爱意的路。

是啊,人生从来不是被赐予的、依附的,而是像她那样,从泥泞中一寸寸挣来的。

2025年五一档以《水饺皇后》的逆袭为标志,展现了国产电影市场的包容性与观众审美的多元化。当“真实故事”与“类型创新”成为关键词,中国电影正逐步摆脱对单一题材的依赖,迈向更健康、更具活力的新阶段。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阿凡达:水之道》影评——技术与情感的深海交响
  • 下一篇:爱在三部曲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