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何以为家》观后感: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发表于2025-07-14 09:2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何以为家》观后感: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我想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电影开场,12 岁的赞恩这句平静又震撼的话,一下子敲开了我对《何以为家》的好奇之门。

这部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剧情,却用最真实的生活碎片,拼凑出一个少年在绝境中挣扎、追寻 “家” 与 “成长” 的故事。


01


贫民窟的孩子,连哭的资格都没有。

赞恩住的地方,大概不能叫“家”。黎巴嫩的贫民窟,摇摇欲坠的房屋、狭窄昏暗的街道、随时爆发的争吵,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父母把孩子当成劳动力的补充和可以卖掉的 “商品”,于是不停地生育。

12 岁的赞恩,身高只有七八岁孩子的模样,却要每天去杂货店打工,傍晚还要带着妹妹们在街头兜售甜菜汁,用瘦小的身躯扛起养家的重担。

当 11 岁的妹妹萨哈因初潮来临,赞恩担心妹妹即将被父母强行嫁给杂货商时,赞恩急得脱下自己的短袖给妹妹当护垫,并偷来卫生巾,反复叮嘱 “千万别让人发现”。

他试图偷钱带妹妹逃离,却被父母拳打脚踢地拦下。

看着这一幕,我突然想起自己成为父母后,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而赞恩和萨哈,却连 “不被买卖” 的权利都没有。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绝望,比任何激烈的冲突都更刺心。



02


看完电影才明白,"何以为家" 这四个字,藏着两层直击人心的追问,藏着太多说不出的苦。

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赞恩从未感受过家庭温暖,只有无休止的劳作和打骂。

当妹妹被强行送走后,他终于意识到:这个所谓的 “家”,从来不是避风港。

他选择离家出走,在流浪中遇到了埃塞俄比亚女性拉希勒和她 1 岁的孩子约纳斯。

他们挤在废弃的仓库里,白天赞恩帮拉希勒看孩子,拉希勒打零工拼命攒钱,只为了买个合法的身份。

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彼此扶持的温柔 —— 拉希勒会把偷偷攒下的饼干塞给赞恩,赞恩细心地照顾着小家伙,那动作熟练地让人心疼。

这短暂的时光,让赞恩第一次体会到 “家” 的模样:不是华丽的房子,而是有人把你放在心上,真心对你好。

可命运没有眷顾他们。拉希勒因非法居留被捕,12 岁的赞恩被迫独自抚养约纳斯。

他偷面包、卖廉价饮料,好不容易攒的钱却被房东赶出来的时候,锁在了屋子里。

走投无路时,他哭着把孩子卖给人贩子,崩溃嘶吼:“何以为家?”

国不成国,家何以安?

赞恩在得知妹妹萨哈因怀孕大出血,未来得及送医院就死了后,捅伤了那个买走他妹妹的杂货商,进了监狱。
在电视上看到了法律援助的号码,最终拨打法律援助电话,将自己的爸妈告上了法庭上。
他说:"希望,那些养不起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他爸妈在法庭上喊冤,对律师说:
"我这一辈子就像个奴隶一样工作、卖命,你怎么敢评判我?你永远不可能体会我的经历,要是让你经历,你早就一死了之了。"

这话听着气人,可仔细想想,他们也是可怜人。
在那个地方,没工作,没身份,连口饱饭都吃不上,除了生孩子,好像也没别的指望 —— 男孩能干活,女孩能换钱,这就是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国家乱成一锅粥,法律管不了贫民窟,活着都得靠抢,谁还有心思琢磨怎么当爹妈?
赞恩的悲剧,哪里是一家人的事。
当国家动荡、制度失序,底层家庭的苦难只会代代循环。

赞恩的父母既是苦难的制造者,也是苦难链条上的受害者。

在没有社会保障、生存都成问题的环境里,“爱” 成了奢侈品,“生育” 沦为最原始的生存策略。

国不成国时,家难成家。


03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这辈子都遇不上赞恩那样的苦。可看完这电影,还是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思想的贫穷,比物质匮乏更可怕
赞恩的父母并非天生冷血,而是被 “生育即生存” 的愚昧困住。

他们不懂 “养” 的责任,只把孩子当成改变命运的赌注。

这让我想起现实中,有些父母把 “生儿子” 当人生目标,把女儿的彩礼当儿子的婚房钱。

有些家长逼着孩子报 10 个辅导班,只因 “别人都在学”。

物质贫穷或许能通过努力改变,但思想的贫瘠会代代相传。

成为父母的前提,从来不是 “能生”,而是 “愿养”—— 愿意付出时间、耐心,愿意学习如何去爱。

🌲别把孩子当成 “翻盘工具”
电影外,9 岁围棋天才朱某鑫跳楼的新闻让人痛心。

父亲把他的天赋当成 “翻盘人生的唯一希望”,每天逼他练棋 12 小时,输棋就当众打骂。

最终,这个被称为 “围棋之光” 的孩子不得不用跳楼来反抗父亲的压制和剥削。

赞恩的父母把孩子当商品,朱某鑫的父亲把孩子当工具,本质上都是对生命的漠视。

每个孩子都该是独立的个体,很多父母在孩子长大过程中慢慢忘了——

最初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他健康、快乐、平安的长大,而不是帮我们实现未完成的愿望。

🌲珍惜 “普通的幸福”

赞恩渴望的 “能上学、不被打骂、有一张身份证”,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

可我们总会忍不住抱怨:工资不够高、房子不够大、孩子不够优秀。

看完《何以为家》才明白:能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能在安稳的环境里养育孩子,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珍惜当下普通的生活,或许是对那些苦难者最好的致敬。



写在最后

电影结尾,赞恩拍身份证照片时,露出了全片唯一的笑容。他笑了,我却哭了。


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残酷、苦难、危险、贫穷,赞恩们正在经历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只希望,不要再有战争,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愿每个 “家” 都配得上 “家” 的名字。

你看完这部电影有哪些感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小飞象》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侏罗纪世界:重生》影评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