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的荔枝》影评观后感:从一骑红尘妃子笑,到穷侈极奢的罪恶果报。
最近浏览网页,时不时被推送电影《长安的荔枝》的热评,于是耐不住好奇心,周日跟某人一起去XX国际影城看了这部电影。
整部影片场面宏大,故事情节设计巧妙,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引人入胜。观后有种对小人物命运悲鸣的窒息感以及对帝王为了穷奢极侈的享乐而耗费民脂民膏的鄙夷与愤怒。影片视觉冲击力极强自不必赘言,以现代高科技的水准应该不难达到。最让人咤叹的是三个意想不到和一个因果不虚的结局。
一、想不到故事中的男主角李善德竟然由导演兼编剧的大鹏本人主演。
电影《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2021年发表在《收获》杂志上的中篇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天宝十四年,唐玄宗为彰显皇威,在杨贵妃生日宴那一天为搏美人一笑,命人从五千里外的岭南(今广东)运送鲜荔枝至长安的故事。荔枝含糖量高,极易腐坏,古有“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之说,而驿马最快也需十余日,任务实为死局。
九品小吏李善德刚贷款买下长安宅院,就被上司设局陷害接任“荔枝使”。完不成任务是死,完成了处在各方权贵势力的夹缝中也是死。总之,就是死路一条。
导演兼编剧大鹏真是个全科人才,亲自主演李善德一角,演技高超,把一个小人物的蝼蚁命运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同为打工蝼蚁的普罗大众共鸣。同时也感叹其商业头脑,虽然有天王刘德华扮演杨国忠,杨幂扮演李善德老婆,宋小宝客串算命先生,但戏份都不多,男一号没找明星,这得省下多少成本费用。他把剧中男主角李善德塑造成一个责任心和能力都超强的理工科直男精算师,这位大鹏导演同样具有高超的精算能力。
二、想不到封建王朝为了一个女人的口腹之欲,耗费巨额的国家财力,人力,物力,死伤人畜无数。
根据马伯庸小说《长安的荔枝》及历史记载,杨贵妃享用的鲜荔枝运输工程耗费巨大,其成本有两大开支:直接财政支出和隐性社会代价。
1、直接财政支出:天价运输成本。
李善德最终成功运送的荔枝只有40枚,但为此动用了153个驿站、1100余匹马及大量人力。官方账面总支出达5.6万贯(杨国忠算法),剔除贪腐的2.5万贯,实际耗费3.1万贯(李善德算法,也就是3.1万两白银)。
若再加上前期三次研发荔枝保鲜技术的实验经费:即盐水冰镇、双层陶瓮、枝果同运;人员马匹路线速度测试,优化驿站调度,以精密计算对抗自然腐变花费约4500贯,总计成本约3.55万贯。
单颗荔枝成本约为887贯(3.55万贯÷40枚)。
对比当时物价:
长安一套普通民宅 ≈ 300贯(1颗荔枝≈3套房);
九品官李善德月俸 ≈ 10贯(1颗荔枝≈其7.5年收入)。
2、隐性社会成本:民力榨取与生态灾难
正像李善德回到长安,冒死向杨国忠陈述的那样:“右相可知道,为了将这两瓮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城,在岭南要砍毁多少树?三十亩果园,两年全毁!一棵荔枝树要长二十年,只因为京城贵人们吃得一口鲜,便要受斧斤之斫。还有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船桨橹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
“右相适才说,不劳一文而转运饶足,下官以为大谬!天下钱粮皆有定数,不支于国库,不取于内帑,那么从何而来?只能从黄草驿、岭南荔园榨取,从沿途附户身上征派。取之于民,用之于上,又谈何不劳一文?”
为了运输荔枝,强迫“荔枝道”驿站附户要么服役,要么缴纳“荔枝税”(每户须缴10贯),导致驿站农户集体逃亡,村落荒芜,民生凋敝。
但讽刺的是,当一骑红尘狂奔,最终将荔枝送至贵妃生日宴时,杨贵妃一只玉手穿越众多果盘,轻触荔枝,却被鱼朝恩一句“安禄山献舞”转移注意力,导致她并未品尝荔枝。桌上还有岭南的香蕉、西域的葡萄,不知出自哪里的水蜜桃等等,皆是言不尽的百姓血泪。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唐杜牧的诗很有嘲讽意味。为了一个女人嘴馋一笑,耗费国家之力,民脂民膏,细究起来此事甚是荒唐,而恋爱脑的白居易竟然为了一个70多岁老翁和一个死时37岁的红颜祸水的所谓爱情写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予以歌颂。
连后世的苏轼都看不下去,在《荔枝叹》里写到: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年。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意思是说,老天呀,你可怜可怜百姓吧,别再生出这样的尤物来祸害他们了。苏轼把尤物比作“疮痏”,三观很正。
三、想不到权利让人丧失了基本的人性良知,坏到没有底线。
荔枝转运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实为权斗工具:宦官鱼朝恩与右相杨国忠借“贵妃之口欲”,争夺资源掌控权,从中贪腐、抢功。
鱼朝恩对李善德运输荔枝任务表面协助,实质百般阻挠。
鱼朝恩主动接近李善德,以“协助”之名索要荔枝转运的详细计划,但发现方案复杂,无法独立操作后,转而向各部门施压,迫使李善德依赖自己的权力网络。
他故意制造困境拖延与李善德的会面,待其因各部门推诿陷入绝境时,才带着“协调好”的文书现身,让李善德将其视为救星,以攫取主导权。
后来杨国忠授予李善德银牌作为权力的通行证,可以越过所有的行政流程,调用资源完成荔枝转运任务,其本质是抢功,并将其作为敛财工具。
李善德明知银牌是政治陷阱,但无牌则寸步难行。他选择利用特权完成任务,同时暗中记录每一笔开销及资源损耗,保留证据以自保。
鱼朝恩因曾被杨国忠羞辱,怀恨在心。他企图通过截杀李善德运输队伍、毁掉荔枝,使最终负责此事的右相杨国忠失宠。在荔枝即将抵达长安前的驿站,鱼朝恩派杀手伏击李善德,若非林邑奴舍命相救,他差点成为压垮“荔枝转运”这一劳民伤财工程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因果不虚,罪恶必承果报。
李善德历经艰险完成荔枝转运任务后,因直言批判杨国忠劳民伤财,滥用民力,压榨百姓,贪腐而遭到杨国忠多方势力的报复弹劾,弹劾罪名有:私授符牒、贪黩坐赃等,刑部拟判斩首,后因高力士因政治博弈在皇帝面前美言和御赐李子而救下性命,改判流放岭南。
这一看似悲剧的结局,却因次年爆发的安史之乱(755年)发生戏剧性转折——长安沦陷时,他已隐居岭南,反而保全了全家性命。
李善德历史上确有此人,但他不是天宝年间的人物,而是武则天时期一个“司农司上林署令”,(出自敦煌经卷)。敦煌文书中还记载了关于荔枝使职责与唐代基层官吏的生存状态,与唐代歙县人周德文的事迹相吻合。历史记载中周德文与李善德均属基层官吏,都掌管皇家果园事务。于是一个周冠李戴的人物形象就出现在作者笔下。
作者笔下,李善德全家因祸得福,性命得以保全,这应了老子《道德经》里那句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大概也是作者的美好愿望。
而真实的历史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在马嵬驿被叛军大卸八块;那位“一骑红尘妃子笑”里的妃子最终被她的情郎御赐白绫,上吊而亡,落得个“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的下场;晚年昏庸,被美色迷乱眼盲的唐玄宗如丧家之犬,到处逃窜,最终被登基的太子软禁,5年后郁郁而终;而那个鱼朝恩14年后,因专横跋扈被唐代宗设计缢杀,终年48岁。
历史是一面镜子,愿后世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