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影评

发表于2025-08-16 09:05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影评

夜,与老妻前去万达影院看电影《南京照相馆》,这是她自己点的,票是小女为我们买的。

对于这种严肃的能够带起惨痛记忆的影片,我向来是不多看的,不看的原因,是因为每次只要去看了,就会勾起心底无尽的伤痛情绪。

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定是吾国伤心地。

作为民国时期的中国国都,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就此拉开了惨绝人寰长达四十几天的南京大屠杀。

据战后统计,有超过三十万的中国军民惨遭屠杀。

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伊始以来,中国在单次战争中,损失最惨痛的一次;也是二战史上,一个国家加害另一个国家最惨烈的一次。

日本这个国家,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绝对是最不可饶恕。

自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力逐步增强,逡巡虎视一番,觉得列强都在欺负大清,于是借口琉球人在台湾被杀,出兵攻占台湾。

本来已经被列强欺负的喘不过气来的大清,突然遭遇这样的“蕞尔小国”的侵略,大清朝廷上下,顿时都有些疯掉了;好在经过一番交涉,以赔款50万两白银的代价,日本撤军。

这看起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也为后来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因为日本没有想到,从前高不可攀的天朝大国,居然也就这副德行。日军撤了回去,但对于大清来说,刺激实在是太大了,直接带来的冲击,就是“新疆”还要不要了?

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主张“断尾求生”,也就是放弃新疆,把准备收复新疆的“塞防”军费,拿来用在巩固海防上。

这样的论调,有没有道理,表面看,很有道理;因为鸦片战争以来,泰西诸国进攻威胁中国,全都是从海路上来的。李鸿章之流以为,只要增强海防投入,把来自海上的威胁挡住了,大清就安全了。

至于收复新疆,则是大可不必的;新疆乃“不毛之地”,是“食之无味,弃之有味”的鸡肋般的存在。

放弃“塞防”的论调,一时之间,风头无俩;甚至出现了要“海防”就是爱国,要“塞防”就是卖国的奇怪论调。

大清的当家人,慈禧慈安毕竟也不是糊涂人;把大臣们上的奏折,全数八百里加急送到了陕甘总督府,让左宗棠提出自己的看法。

左公对于大清当下面临的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以为“塞防”是万万不可以放弃的,更不可以抱持了什么“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的说法,坚决以为“地不可弃”,并且在奏折中,入木三分的指出,日本侵台已经暂告一段落,来自海上的威胁,并不是燃眉之急,但新疆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要解决的地步。

好在,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文祥,支持了左公意见建议,就这么,一场关于中国国运的大讨论,最后以“海防”、“塞防”并重的结果,作为一项国策被确定了下来。

如果按照这个步骤,中国继续发展下去,大清的未来,还不会特别的惨淡。然而后来的发展,日本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期,曾经几次打断了这一进程。

1894年到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其中的关键一战,这一场战争,将中国发展数十年的北洋海军彻底葬送了,与之一起葬送的,还有大清的第一次图强国运。

甲午海战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大清赔款2.597亿两。

这一笔庞大的战争赔款,让中国益发积贫积弱,同时直接促进了日本军事、科技、教育、社会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

本来已经尝到甜头的列强,发现日本在中国攫取到了如此多的战争好处,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于是不断以侵略中国,作为发财的手段;1900年,借口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占据北京。

这是近代中国史上,第一次国都被占。

注意,这八个国家中,还有日本。

1901年,在列强威逼下,签订《辛丑条约》。

这次战争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

我们常说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看中国近代史,尤其能够感受到这一点。

之后日本是不是消停了?

不是,还有1904年到1905年,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

日本和俄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对中国伤害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从中国攫取利益最大的两个国家。

幸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经历了南北战争、两次北伐,看着有了新气象,如果继续照此发展下去,可能也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吹响了侵略中国的号角。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十四年抗战,有时候回顾这一段历史,都有一种冷汗直流的感觉,因为实在是太危险了。

好在这一场战争,天佑中华,最后的胜利者是我们,在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之后,日本侵略者,终于揣着无耻的嘴脸,撤出了中国。

这一场战争,中国付出的牺牲太大了。

前些年,一些抗战神剧,导演的脑袋坏掉了,什么手撕鬼子,什么拿着锅盖挡三八大盖,什么一个小姑娘,哄骗三四个鬼子,最后还把人杀了,武器夺了,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日本鬼子在中国的十四年是值得让人“同情”的,他们哪里是来侵略奴役我们的,他们简直就是“受罪”来了。

有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的文化程度,普遍已经是小学毕业;中国军人是什么情况?

这是日本拿着从中国攫取到的战争收益,发展国民教育的结果。

关于南京的电影还有书籍很多。

值得一提的事美籍华人女子张纯如,她是最早为南京三十多万冤魂伸冤的人;但随着《南京大屠杀》书作的出版,这位伟大的女子,不断遭受到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威胁,罹患忧郁症,36岁的时候,开枪自杀身亡。

铭记历史,是为了提醒未来。

中国这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超过了从前我们最大胆的认知,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从来不死。

在这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总是要树立起“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意识。

面对未来,我们要以清醒的头脑,在这中国发展最好的时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忽悠瘸了脑袋。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从前那些牺牲掉的吾国吾民们,无数次在梦中期待过的。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电影《戏台》影评&凤小桐角色纪念
  • 下一篇:《浪浪山小妖怪》影评观后感:你我皆在妖群中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