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请回答,1988》观后感一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发表于2025-11-07 09:5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请回答,1988》观后感一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独山的冬天来了,又到了看《请回答,1988》的季节。再加上最近看了苇子姐姐的剧评,又把情节回忆了一遍,就更想再看一遍了,于是决定带着柚子、橙子一起看一遍《请回答,1988》。

看到搞笑的情节,柚子哈哈大笑,看到德善奶奶去世,德善大伯回来,德善爸爸和几个兄弟姐妹抱头痛哭的时候,柚子也流下了眼泪。已经到了柚子也能看懂《请回答,1988》的时候,时光真是太匆匆。

以往,在冬天的夜晚,柠檬陪柚子、橙子读书,我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柚子、橙子看到我,就过来瞄一眼,说:“妈妈又看《请回答,1988》了。”现在橙子也能看懂字幕了,带着她俩一起看,感觉特别幸福。

每一次看《请回答,1988》的时候,都被里面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暖到。父母非常尊重孩子,不过度干涉孩子的节奏,给人的感觉是: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我非常喜爱德善这个角色,成绩在全校的排名是999名,但是她并不自卑,因为后面还有400多名同学呢!也因为父母并不拿成绩说事。尽管姐姐宝拉成绩优异、考上了首尔大学,父母都以她为荣。但是父母也总能看到德善的优点。爸爸说,德善可爱又善良。妈妈感觉德善很贴心,就算是999名,还是女儿好。

德善也想取得好成绩,但是却并没有付出多少努力,课余时间沉浸在爱情小说之中,还忙着玩耍、打扮、计算自己和暗恋对象的成功率等等。虽然成绩不优秀,家境也一般,但德善内心是很自洽的,活泼泼的样子,非常惹人喜欢。

德善当然也有委屈的时刻。爸爸妈妈对优秀的、稍显苛刻的大女儿宝拉更加百依百顺,对愚直的、憨厚的小儿子余晖更加照顾有加,而对于懂事的、善良的德善却常常忽略。家里只有两个鸡蛋的时候,宝拉和余晖一人一个煎蛋,而德善吃腌豆子。别人送了一只炸鸡过来,宝拉和余晖一人一个鸡腿,德善吃鸡翅。德善和姐姐的生日差了三天,每次家人都会把她的生日与姐姐的生日合二为一。也并不是说爸爸妈妈不爱德善,只是向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德善太好“糊弄”了,不用爸妈操太多心。

直到有一天,德善终于爆发了,说出了她多年来的委屈。爸爸说,他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有许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去给德善买了小蛋糕,为德善补了一个生日。以为剧情就此逆转了,但是很快家里因为煤球炉,发生了煤气中毒事件,爸爸妈妈分别背了宝拉和余晖出来,又把德善忘掉了。看到德善一个人挣扎着爬出来的画面,真是又想笑又想哭。多子女家庭的失衡感,真是太真实了。尽管如此,德善仍然是那个纯良的德善。不高兴了,她就会大哭大喊出来,也会跟姐姐厮打叫骂,然而,哭完了、骂完了,她就释放了、放下了。她内心的爱仍是满溢的。

另外一个“不争气”的孩子是正焕的哥哥正峰。在普通人眼中,正峰看起来实在是太不务正业了。已经连续6年准备高考,屡战屡败。常常拿着电话本在那里查叫着奇奇怪怪的名字的人,比如“两只”。还爱集邮,会花许多时间去小心翼翼地撕一张邮票。更搞笑的是,特别爱打幼稚的游戏,花上几毛钱,就可以在游戏室玩半天。与正峰相反,正焕是班里的学霸,正焕从来不会嘲笑哥哥,对哥哥一直很尊重。正峰的爸爸妈妈也不会唠叨正峰,只是等着他,就那样地等着他,好像在等一朵花开,不管他会不会开花,都耐心地等待着。

正峰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苏轼的父亲苏洵的故事。苏洵少年爱游玩,不爱读书,别人跟他父亲告状,说这孩子太不争气了。苏洵的父亲非常淡定,说都会好的,都会好的。从27岁开始发奋读书的苏洵最终也成为名留青史的文学家。

正峰的爸爸本来就是一个比较闲散的人,整天想着跟周边的人开着各种玩笑,对于正峰没有什么要求。正峰妈妈豹子女士还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性格也比较火爆,常常让丈夫下不来台,但是对于正峰的不务正业,豹子女士还是一忍再忍了。有一次,看起来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一大串的骂人的话脱口而出,然而,镜头一转,原来,豹子女士是悄悄用意念发了一通火,对于正峰,她还是再一次忍了。

反思了一下自己,常常因为柚子、橙子的事各种焦虑,也常常唠叨不止,实际上,我们最想看到的不是孩子的自信、自洽、自尊、自爱吗?我们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爱好、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才能拥有他们真正想要的人生。

最近学校举办运动会,柚子参加了一些项目,表现并不出色。我就跟柚子说,你能参加比赛已经很了不起了,妈妈都没有参加过运动会。而橙子没有项目可以参加,班里发了一个发箍,上面写着必胜,晚上跟柠檬视频,我让橙子带上必胜的发箍,跟爸爸显摆,告诉爸爸橙子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啦啦队成员,爸爸哈哈大笑,橙子也哈哈大笑。橙子还顺便给爸爸表演了一下,她已经能把妈妈抱起来了,又赢来了爸爸的称赞。不论如何,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有非常美好的一面,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也有不可取代的一面。勇敢地、开心地做自己就好了。

就像纪伯伦的那首诗所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

纪伯伦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们陪伴你,却并不属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在梦境中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你是弓,孩子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遥望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箭射得又快又远。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总之,在《请回答,1988》中,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松弛,孩子得到了全然的爱和尊重,所以他们才活得那么爽朗、愉快。内卷是不存在的,因为出于爱的养育,一定不会去卷孩子,而是爱孩子、托举孩子。
当然,父母和孩子之间肯定也会有矛盾,比如正焕拒绝和妈妈畅快地沟通,东龙被忙碌的父母所忽略,善宇的妈妈对善宇又过度紧张等等。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剧也就更加接地气、更加真实,在每一个家庭中,所有做父母的人,每天不都经历着这样、那样的煎熬和挣扎吗?正像剧中所说,没有能赢得过子女的父母。在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常常要做出让步,逼着自己与孩子共同成长。不论何时,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我们的孩子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他们的人生都会有美好的安排,让他们按着自己的节奏长大,那就很好。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震耳欲聋》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银河铁道之夜》1985版本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