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纳黛特你去了哪》影评:每个女人都需要独自去到的地方
今天要来说的这部电影是这是不仅是每个拥有“母亲”这个身份的女性都亟需看看的电影,而是值得所有女性观看的电影。
我正在读的一本名为《我要快乐!》的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是母职的恶作剧,你无法在有孩子的同时做自己。吃披萨的时候,你在作为一个母亲吃披萨。每一天——一天几百次——你以各种微小的方式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的方式。在亲身经历之前,我见过这些事发生在其他女性身上,当时我认为她们往好了说是运气不好,往坏了说是过于传统,我已经为自己准备了好几条逃生路线,确保自己不会堕入同样的境遇。那些逃生路上挂着硕大的出口标志,上面写着‘进化的丈夫’‘灵活办公’和‘性别平等’。我那时的样子沾沾自喜。当孩子出生后,我震惊地发现,一切势不可挡、避无可避地发生,我被推到那条名为‘理应如此’的路上,计划好的逃生路线一个接一个的消失在我肩头。”
一位作家说过,“失去自我是最可怕的灾难,它会悄无声息地发生,仿佛什么都不是。没有任何失去会发生得如此安静——失去手臂、腿、五美元或妻子时,一定会被注意到。”
对于女性而言,在规训中迷失自我非常容易,对于母亲来说尤其如此。哪怕我们有意识地去反抗和反驳这一切,也时常会在大环境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文化的压力、周围人的压力之下不由自主地变得紧张、敏感、小心翼翼,渐渐失去追寻自我的动力和坚定自我的信念。
下面推荐的这部电影,关于一位抛夫弃女的全职妈妈,一定会给你带来力量和启发。
它就是改编自全球销量超700万册的同名畅销小说,由“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主演的《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先来讲一讲电影的主要内容。
伯纳黛特・福斯与丈夫和15岁的女儿阿碧住在由西雅图一间残破的女校校舍改造的家中。
伯纳黛特曾是一名天才建筑设计师,行业内的神话。后来,因为一次工作的挫败,她一蹶不振,选择了结婚生子,间接隐退。
她的求子之路也万分坎坷,多次流产后终得一女,结果女儿还患有先天心脏疾病。于是,她将所有的生活重心都放在了照料女儿小碧身上,彻底告别了事业。
伯纳黛特因各种原因极少走出家门,患上了广场恐惧症,和邻居以及阿碧学校的其他家长也相处不好。
小碧乖巧懂事,成绩优异,考上了理想的寄宿学校。她央求父母和自己去南极洲旅行,作为奖励。伯纳黛特虽然极度抵触外出旅行,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此后,伯纳黛特的行为愈发古怪。丈夫因为工作繁忙无法顾及她和女儿,她整日只对着网上找来的印度私人助理曼朱拉自言自语,诉说心事。为控制焦虑和失眠,她服用禁药,病情愈发严重。
后来,丈夫和一名心理医生以及一位FBI探员来到家中调查,称伯纳黛特的印度助理曼朱拉其实是俄罗斯诈骗团伙的前线人员,已掌握伯纳黛特的个人信息,并计划趁他们一家前往南极旅游的时候入室盗窃。
丈夫劝说伯纳黛特跟随心理医生去精神病院治疗,这让伯纳黛特恐惧、崩溃,借口上厕所,抛夫弃女,也放弃了对杀猪盘的依赖,跳窗而逃。
伯纳黛特出逃后,不得不恳求邻居的帮助。善良的邻居隐匿了伯纳黛特的行踪,送她去了机场。伯纳黛特独自飞往了南极洲。
在FBI探员告知诈骗组织已落网后,丈夫和阿碧立即出发前往南极洲寻找伯纳黛特。
在南极洲,伯纳黛特结识了一位科学家。得知南极圈的考察站打算彻底推翻重建后,作为建筑设计师的她久违地燃起了斗志。
她偷偷登上前往在帕尔默站的船,说服科考队队长允许她前往南极圈为设计做实地考察。
丈夫和阿碧在帕尔默站追上了伯纳黛特。此时,伯纳黛特已经重新点燃了对事业和生活的热情,丈夫也意识到了自己对妻子的忽视。
在丈夫和女儿的支持下,伯纳黛特开启了前往南极圈的旅途,最终成功完成了设计建造南极考察站的伟大工程。
像伯纳黛特一样,世界上绝大多数母亲都会陷入母职的困境。但伯纳黛特是幸运的,因为她崩溃了,她的情绪像山体滑坡般冲垮了她的理智,她在恐惧无助中选择了狼狈地弃家而逃。
你没看错,我说她是幸运的。引用海伦·基恩的观点,“错位、破碎和不真实的感受既可以是疾病和紊乱的征兆,也可以是改善或改变生活的契机。”
掌控感并不等同于自由,失控也并不可怕。或者,失控的确可怕,但这种可怕是有益的,给了她一个宝贵的契机去自救。不敢想,世上有多少女性在奉献、隐忍、压抑中了了一生?
很多人说找回自我的最佳方法就是突破艰难险阻,重拾热爱的事物,毕竟世俗总是倾向于认为对一件事物的热爱有很大可能阻碍一段关系的发展...
但我认为,找回自我的最佳方法是让自己回归欲望的主体,欲望本身更能让人感受到更强烈的生命活力。没有什么比伯纳黛特因为重新燃起了挑战事业巅峰的欲望,而熠熠生辉的双眸更加明媚动人的了!
伯纳黛特是一名建筑设计师,这个设定有些双关的意思。每个母亲,每个女性不仅都要去一次“南极”,还要成为一名让自己满意的建筑设计师,创造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房子(或者房间)”。
这个房子(或房间)并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家宅、卧室、书房,而是一个去性别化的,具有流动性的生存空间。
去到这里,没有其他人的生活会比自己的生活更重要、更有价值,没有其他人占据大部分空间,这里不受其他人的情绪影响和惊扰,这里不必遵循生活里愚昧的常规,这里庇护着纷飞的白日梦。在这里,“自由是比爱情更好的丈夫”。
最后,我想以我喜欢的伟大女作家——伍尔夫的一段话作为观后感的结尾:“我希望,大家无论通过什么方法,都能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绪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