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钢琴家》影评1000字

发表于2021-05-12 07:43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钢琴家》影评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钢琴家》昭示了一种音乐的力量,爱的力量,以及反抗一切罪恶的勇气”罗曼罗兰这么评价道,不过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平平无奇,亦有人将其视为神作。


该片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席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

安迪·安德鲁斯


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



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折磨和各种羞辱。



     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

   

     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撑到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他又回到自己衷心热爱的艺术。



它包含了战争,音乐,纳粹的元素,可却又让人感觉相比于其他描写战争的电影少了一缕硝烟,多了一丝人间烟火气。相比于其他描写音乐的电影少了一份柔弱 多了一抹血色。相比于其他描写纳粹的电影少了些血腥多了点人性。




你们怎么看呢?



我认为,正是如此,才造就了一种像山间小溪一般娓娓带着忧伤却不悲伤的叙述方式。四不像的表现方式突显出了他不同于一般的单一主题的电影。

但是它却能很好的将三者融合到一块并且呈现出自己的内涵音乐与救赎。说它是一部史诗,至少从题材上来看,不为过。



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逃亡和救赎。前半部分称为逃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逃亡,而是一名艺术家的艺术之心的逃亡,从电台钢琴家到餐厅的钢琴家到后来的建筑工人,直到有了藏身之处。

后半部分为救赎,谁救赎谁,到底是钢琴家救赎了纳粹军官还是纳粹军官救赎了钢琴家,很难分清,一个是是灵魂层次,一个是是肉体层次,也许这才是救赎的意义吧。



这部电影的重点不是在情节缤纷的前半部分。





而是看似单一故事线的后半部分——男主遇到德国军官后,弹奏钢琴曲感动德国军官得到其帮助的过程。





战争初期,纳粹军官都是极具艺术天赋,具有文艺范的贵公子形象,他们也有这种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





产生怜悯似乎看上去合情合理,但真的是怜悯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德国军官的行为是伪善,一边在集中营中杀着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一边却又包庇犹太艺术家,这是作秀。

  他们从未考虑过这个犹太艺术家的特殊性谁都可以当主角,但为什么偏偏是他,谁都在逃亡,但为什么偏偏只关注他?


  因为他的身份音乐完美的与纳粹军官产生了共鸣,情感上的波动。一方面是行为上的,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救赎。



  最后的德军撤退留下军大衣给钢琴家,这是否也是的说明了他真的变了呢,最后的托人救他,这是一个争议点,但我觉得这很正常,这不过是人的一种本能,当时苏联对德国战俘的态度众所周知,他只是想活下去,而钢琴家作为唤醒他内心良知的人,也恰如一盏能在黑暗中的明灯,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一个救命稻草式的人物。



总的来说

这部电影充分体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也表现出了音乐对人心灵的救赎





在平淡中体现出了不平淡的内涵

真实反映出了战争对受害者和侵略者的摧残

也使得音乐的救赎性质更加的耀眼



04

电影 ·启示



so

pain



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面前,受苦受累的永远是普通人民,他们在战争面前,没有尊严,没有自尊,只能苟且偷生。他们只能顺从,他们不能反抗,他们最大的希望便是生存下来。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和平对于世界来说,是多么重要。但愿世界上少点战争,多点和谐的声音!

生命遭遇绝境之际,人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呢?现实也许没有故事本身那么幸运,但是坚持活下去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钢琴音乐是人类光辉的美好体现,而战争屠杀表现了人类阴暗,二者的强烈对比让人觉得荒诞不经,简直荒谬到了极点。在电影中,人类光辉最终挺过了那段人类史上最疯狂黑暗的时期,可在现实中,多少人类的光辉在黑暗时期熄灭了。人类能创造出极其美好的事物,同时也能彻底毁灭这些美好。光芒有多明亮,底下的阴影就有多黑暗。



逃亡



Pianist



我想是言语太过于苍白无力,无法承载如此沉重的痛苦,他只能通过钢琴曲才能稍微释放出一丝心灵的悲伤。



——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

救赎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朝花夕拾》观后感1800字
  • 下一篇:《悬崖之上》观后感10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