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观后感:那些戳中心窝子的人和事
今天下午一看完《长安的荔枝》,心里堵得慌,不吐不快!
我跟大哥分享第一句观后感就是“这官府城墙,满纸荒唐!”
趁热乎劲儿,赶紧把脑子里翻腾的念头记下来,可能有点乱,但绝对真心实意!
林邑人
那一声“奴”,喊得我心痒都碎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由的绝唱。
全片最让我破防的就是林邑奴!一个自称“奴”的人,镜头不多,存在感却炸裂。
他是那个世界最底层、最没自由的蝼蚁,连命都不是自己的。
李善德递给他那杯酒,不是酒,是“平等”和“尊重”的火种啊!就这点光,把他心里对自由的渴望“噌”地点着了!
从那以后,他豁出命去帮李善德对抗官府、护送荔枝去长安,最后为了保护荔枝保护李善德(更是护那点自由的希望)摔下悬崖…
他每一次拼命,都是对命运枷锁最悲壮的撞击!
看着他那样不顾一切地挣扎,我坐在影院里,抿着嘴,眼泪啪嗒啪嗒掉得贼大颗,根本止不住。
他让我明白:哪怕身在泥沼最深处,只要心向着光,豁出命去够一够,那份姿态本身就值得最高的敬意!
李善德的岭南篝火舞
笑着跳,心里苦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重压下的那支舞,是人性不灭的光。
岭南那场篝火晚会,李善德跳的那段舞,绝了!那会儿他多难啊?官府踢皮球,任务像山压,孤家寡人一个。
可跟苏谅、阿僮搭上线后,围着篝火,他跳起来了。那舞看着像笑,细品全是苦——有对明天那点渺茫的希望,有对眼前烂摊子的无奈,也有对这片刻喘息的珍惜。
这不就是 “重压下的翩翩起舞” 吗?
他用行动说:老子还没认输! 靠自己的本事,靠真诚待人(哪怕对方是商人、是异族),硬是在这绝望之地,给自己、也给同伴扒拉出一点温暖和盼头。
这光,照亮了责任,更照亮了人心里那点对尊严和联结的倔强渴望。
杨国忠那句“鬼话”和掉地上的拨浪鼓
权力的游戏,百姓的命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几百年前就道破了这残酷真相。
杨忠说什么“真正的强者不需要守规则”,这话听着牛,细想全是血!他嘴里的“强者”,就是那帮手握生杀大权的。
他们的“规则”?就是盘剥老百姓的工具!
李善德拿着金牌威风了几天,可那“威风”背后是什么?是驿站里莫名其妙多出来的苦役(那个掉地上的拨浪鼓,就是无数破碎家庭的无声控诉!),是层层加码到能压死人的赋税!
杨国忠和鱼朝恩在顶上斗得欢,流血流泪的全是下面没说话权的老百姓。
这电影扒开了盛世华服,露出的全是权力对普通人敲骨吸髓的獠牙。
张养浩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几百年来,一点没变!
基层小透明的共鸣
嘴巴张不开,腿得跑断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先生的话,道尽了多少无奈?
看到电影里“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百姓遭da罪”的场面,Ji Ceng小透明简直感同身受!
现实中面对荒诞指令,可是“嘴巴张不开或者说不能张开”,鸡血加满就是干,落实起来困难不断。
这电影把“上层动动Zuǐ,基层跑断Tuǐ,民众倒大Mei”的荒诞和残忍,放大到整个王朝,看得我后背发凉。
它残酷地告诉你:话语权在谁手里,谁就掌握着生杀予夺。
那我们这些普通人能怎么办?像李善德那样?他尽力了(对林邑人的尊重,在岭南的挣扎,最后的反抗),可结果呢?更多时候,我们可能连他那点勇气和能力都没有。
或许,能像林邑人那样,在绝望中为自己认定的那点“光”拼一次,哪怕粉身碎骨;或者,至少在心里保持愤怒和不认同,别麻木,也算是在这铁屋子里发出一点微弱的呐喊吧?
贵妃吃没吃荔枝?苏谅为啥回头帮人?这些“名场面”刷抖音看多了,真到影院反而不太戳我。
真正扎我心的是林邑人接过那杯酒的眼神,是李善德篝火旁强颜欢笑的舞步,是驿站地上那个孤零零的、沾满灰尘的拨浪鼓…
这些“小”东西,才让我看到那个“伟大”时代里,真实流淌的血泪和微光。这电影,后劲儿太大了!
《长安的荔枝》远非一个简单的“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传奇,它是一曲献给系统庞大机器下挣扎求生的平凡生命的悲歌,也是一面映照权力本质与人性光辉/幽暗的镜子。
我们在感叹盛唐气象之余,更深刻地思考权力、规则、尊严与个体生命价值之间的永恒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