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电影观后感
期待已久的《南京照相馆》已上映几日。傍晚六点十分,我和妈妈在原平市星光影院准时进入。现在的我,情绪已稳定。似乎那个在散场时都不顾及人杂依旧恸哭的胖姑娘早已悄然远去。可我,这一生,都无法忘却她的模样,那是最真实的我自己。
大脑依旧一片空白,电影里的画面时不时闪现。老实讲,我不是一个喜欢在看完电影后立马写观后感的人。我知道,那样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声。但同时,内心痛苦的我,却越要在这时写,虽然注定不成体系,但“真实”贯穿全文,这才是我最期望的。
我常常觉得自己的孤独像窒息,可自从看了这部电影,我才明白,泪水可以洗刷一切,但唯独洗刷不了绝望。它把我带入那一年的南京,我忘记我在2025年了………
当毓秀猛然发现自己的一张剧照时,哭着哭着笑了,她想起那个名为苏柳昌的男孩子。曾经,她让他帮忙洗自己的这张剧照,能够看清自己容颜的剧照,因为她是小配角。她不曾想自己的这句话,苏柳昌悄然记在心里,在她拿着日军给的通行证成功逃出时,无意发现自己的皮包👝里夹带这张剧照时,屏幕外的我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
苏柳昌曾经是邮递员,之后被迫成为照相馆的一员,再后来和毓秀假扮夫妻,最后被伊藤(日军的照相师)一刀刺死。一向温柔的他,眼神充满坚毅,说出日语“我们不是朋友”………“不是”给伊藤听,这句话的后半句我想会这样说:“因为,我是中国人!”
和毓秀有着不正当关系的那个男人是日军的翻译,操着上海口音。他全程最勇敢的一刻就是毓秀即将被日军凌辱时奋起反抗,最后被伊藤一枪击中眉心。他多么懦弱,老婆和孩子在江边被日军扫射时,他都不敢回头看,但他也是矛盾的,全程都在利用懂双语的优势帮助苏柳昌。
而老金,是照相馆的馆主,最后为了保护毓秀逃命,一边给日军拍照一边对日军冷嘲热讽,被杀害。这个斯文的男人对着周遭的断壁残垣高喊:“老子是照相的!”在这之前,把相机留给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儿子,让毓秀告诉长大以后的儿子,自己的爸爸是照相师。
老金的妻女,最后被奸杀,而他们改造的通行证本来是属于毓秀和阿昌的,这是伊藤为了答谢阿昌帮自己洗照片。伊藤最终切腹自尽是死有余辜,虽然理由是他没有守好自己所拍的日军罪证,真荒唐。阿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坚守照相馆,一字一句读出南京的一片一草时,我由衷地佩服这个青涩的男孩。因为,那一刻,他已成为真正的男人。
我还想写许多关于我看到的一切,以及他们六个。而我想到的只有一句话:老金到最后依旧觉得自己的妻女是安全的。我无法用言语形容日军的暴行。我该说什么?疯疯癫癫的慰安妇嘴里说着同一句日语,被日军摔死➕子弹击中太阳穴的襁褓婴儿,满地的头颅,杀人比赛,殷红湖泊旁是黑压压的受害者………中日亲善的摆拍,是死亡前的微笑。
所幸,最后,日军投降,毓秀带着长大的那个男孩子拍下战犯被处决的画面,她不再是演员,她会使用相机。她再也不是口红被日军晕染在嘴唇的无助女性。
最让我痛哭流涕的是回忆胶片里每家每户曾经的美好和现如今的比对。我是多么地讨厌战争,就像影片里眼神湿漉漉的小狗依偎在早已没有生命体征的主人身边不情不愿地吃着日军给的饭团。因为,它要活着,等主人醒来。
影片结束,观众渐渐散去,我却久久不能走出来,有个纤细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是长发小姑娘,她默默地掏出纸巾给哭泣的我。原谅我没有看清她的容颜。但我答应自己要写在文章里,关于她,也关于我。谢谢你,温暖的陌生人。
南京,是我前段时间刚去过的城市。而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是我心中的瓢泼大雨,即使雨过天晴,印记还在。它在和我说:“你要带着我的那一份,好好活下去,感受人世间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