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800字

《东极岛》电影观后感900字

发表于2025-08-11 09:57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东极岛》电影观后感

和《南京照相馆》比,《东极岛》相对观感更好一点儿。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二战中的南京城是被鬼子屠城了的,一城军民基本罹难,无论什么人来拍什么样的电影,压抑、痛苦、仇恨和无力肯定是主要的感觉,国破家亡的感觉无外如是。

《东极岛》所说的中国渔民自发营救英雄战俘事件,在抗战期间,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件,可是这部电影是极出彩的电影。其实,因为各种原因,除中国之外,大部分国家民众对二战时的中国战区发生了什么几乎一无所知,随着当年二战老兵的去世以及西方的刻意淡化和真实历史信息封锁以及小鬼子的肆意篡改和否认历史及自我美化包装,西方的民众对于中国人的贡献和牺牲无所知,也极少关注。历史不能只在中国的课本和影视作品中重现,更重要的事情是需要全世界知道当年发生过什么,这点意义重大。中国声音在世界上讲述故事,影视作品无疑是一个突破点,这些年好莱坞电影大肆输出美国人的价值观,其作用有目共睹。所以,中国影视需要输出正确的历史,而《东极岛》无非是更容易让外国人接受的一种角度。

《东极岛》中弱化了一些东西,即没有官方的背景,更加强调了人性。海上有难必救,是东极岛渔民的祖训,里斯本丸号运输英国战俘途中被美国潜艇击中,丧失动力重伤只能等待沉没;小鬼子为了嫁祸给美国人,欲让所有的英国战俘与里斯本丸号同沉海底,封死战俘舱可以说是居心险恶;同时,在战俘逃脱落海之后更是肆意屠杀。与之相对应的,东极岛渔民根据祖训践行“海上有难必救”自发营救英国战俘,则彰显了人性光辉。实际主角两兄弟也同样是“海上有难必救”的获救者,只是二人身份存疑,被东极岛岛民所冷落。海盗和渔民是天然的对头,二人能被救且存活,同样也是暗示了中国人基因里面的善良,东极岛渔民并没有因为怀疑他们是海盗就杀了他们,只是约定了分住岛屿两端不相往来。

东极岛的渔民并不是一直屈服于小鬼子的淫威之下,而是反抗过,失败了,影片中只有很短的一组镜头带过,但是烈火雄雄的宗祠,代表了反抗,也代表了失败过的惨烈,没有过多渲染,但是可以想像得出来。小鬼子登岛后对渔民的杀戮、火烧教书先生以及斩首英国战俘及对英国战俘的屠杀已经将其残暴毫无人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了。与之相比,渔民冒险营救英国战俘,人性光辉尽显。正常人都能知道这种行为所代表的勇气、血性和善良是多么的可贵,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素不相识的外国人,无论是什么种族什么国家什么信仰的正常人,都应该感动。更容易引起共鸣,善良本就是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与善良者亲近,还是与残暴者来往,观影者心里自然有一个选择。

电影毕竟是电影和史实不同,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和日本人伪善礼貌掩饰下的残暴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兴趣的国外观众肯定有一些人会挖掘相应的历史,如此,就达到了一个目的,让世人知道曾经发生的历史,从而挖掘出更多的真相。长期以来,西方把持了历史叙事的话语权,大部分人对欧洲战场的事情相对熟悉,而中国发生了什么,太多人漠不关心。特别是小鬼子习惯的伪装,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所谓礼貌、友善、多金的假象,试图让人遗忘它们骨子里面的残暴和兽性。相信,如果《东极岛》在世界上公映的时间越久,观众越多,越发会激起观众探索真相的欲望,这样就是成功。

许多看了《东极岛》的国外观众,纷纷表示这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所以,在世界舞台上,需要中国声音讲述历史。一种改变,一种尝试,润物无声的宣传才是高明手段。让更多的西方普通民众及世界上的民众怀疑西方的宣传和探索真相的欲望,不正是我们期待的吗?

历史不能只是让中国人铭记,而是需要全世界铭记。天性善良的人和伪善残暴的人,他们会选择谁呢?
返回观后感8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南京照相馆》观后感850字:抵抗遗忘与湮灭的底片
  • 下一篇:《南京照相馆》观后感800字:镜头下的血泪与永不褪色的记忆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