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明天》和《初步举证》观后感
连着两个晚上在影院看了《还有明天》和《初步举证》。喜欢这两部电影,感动之余,也想记录一些。
我们只有遭受类似的待遇,才会对痛苦有认知吗?
《初步举证》里,朱迪最后在法庭上强调,受到性侵后的女性在事发具体细节上的记忆混乱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其实,稍微关注这个社会问题的人,应该多少都了解这个“冷知识”,性侵给受害者带来的身体和情感的双重创伤,尤其是后者,它不像一场车祸,或是抢劫。
性暴力,它的直击人类(并不仅仅是女性)内心最脆弱之处的感性特质,并不在由男性主导制定的,以理性、逻辑和一致性为基本原则的法律框架内,它对受害者在身心上共同造成的重大创伤,更不适用于经典的“无罪推定”原则。
抛开一人分饰多角的流畅自如,朱迪这场“独角戏”演绎的特殊性,是主角泰莎在法庭上先后亲身体验了被告辩护律师和原告受害者本人,用这两个对立的视角——实际上也分别代表了TA们背后数不清的许多人,施暴者的家庭、男性朋友以及公检法系统中的大多数男性,受害者的家人、朋友以及这个系统中的少部分女性——狠狠解剖了那些曾被搬到法庭上的性侵案的一众参与者心态。
在成为受害者之前,泰莎作为一个“寒门出贵子”的精英律师,相信的是法律的程序正义,是所谓的证词完整性和一致性,是自己作为辩护律师的纯粹职责——通过巧妙的交叉询问,像敏锐的豹子一样“猎捕”到原告在陈述中的逻辑漏洞,靠“无罪推定”(英美法系中的“无罪推定”强调被告人在未经合法程序证明有罪之前,应被视为无罪)的基本原则保护被告人的权利。
当她调换了角色站在法庭上,处在这个制度结构中的弱势地位,才意识到自己曾经奉为圭臬并为之全身心付出的法律体系,实际上一直凌驾于受害者所期望的正义之上。即使作为一名最优秀的辩护律师,在等待终审的两年零五十天里对自己做了无数次的交叉询问,泰莎也没办法让整个性侵事实符合法庭证据的逻辑一致性和前后连贯性,没办法让全男组成的法庭理解自己的遭遇,没办法让仅有4位女性的陪审团相信自己并判定被告有罪,没有办法撼动这个她才发现早已经漏洞百出的法律体系。
这是这部戏剧设计的最巧妙和最讽刺之处。
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之前在讨论“中国人大多对动物苦难非常漠视”的时候,有朋友说过的话,“只有遭受类似的待遇,才会对痛苦有认知”。但人类作为“高级灵长类动物”,不仅被自然赋予了语言和推理能力,还拥有了共情与同理心,那为什么一定要在自己成为“受害者”的那天,才认识到曾经他人受到的类似不公呢?
心里有很多零零散散的答案,但觉得自己不够能力回答,只是拾人牙慧。历史上少有的能够主动反思和挑战结构不正义的既得利益者(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TA们是:白人、男性、权势阶层、人类……),百分可贵又千分难得。
可喜,人们能在体会之后理解他人所受的苦难,也可悲,人们总是在体会之后才能理解他人所受的苦难。
但是,如果说借着这两部电影让我更坚定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女性身上更强的共情特质,女性对情感和体验的重要性的了解,这些对世界向一个更好的方向改变有最重要的作用。她们是《初步举证》里面女主泰莎的母亲,在法庭上陪着泰莎母亲的年轻女警官(她的身上穿着按照男人尺码设计的不合身警服)。在《还有明天》里,这样的角色有更多,她们是对家庭暴力觉醒之后拯救了女儿免遭于自己所受苦难的主角妈妈,是最后赶着为母亲送去她不慎掉落的选票证件,并且在人群之中比(怒气冲冲赶来现场以制止母亲投票却未遂的)父亲更快更准确定位到母亲的女儿,是主角能够在菜市场互通秘密与心事的卖菜好友,是给主角针线缝补零活、义正言辞告知男性顾客“这里没有男人”的裁缝铺女老板,当然,男人也不是全体无药可救的形象,至少还有那位炸了主角女儿的未婚夫(一个潜在家暴男)家的咖啡店的年轻的美国黑人大兵,让订婚告吹,帮了女主这个至关重要的大忙。
《没有明天》用舞蹈委婉呈现家暴的场景,一种喜剧的黑色幽默,但无论再怎么粉饰,如导演宝拉自己所说,“我们都理解其暴力的本质”,所以观看这个片段时的我很痛苦,因为被勾起了曾经的创伤回忆,这大概就像那三分之一有亲身经历的女性观看《初步举证》的某些片段时的痛苦一样吧。
但《没有明天》最让人拍手叫绝的是对观众的“误导”,让我们像是观看悬疑电影一样,精神高度集中,又在“真相大白”的最后惊觉这种充满拉扯力又天衣无缝的剧情设计。
此时才恍然大悟,影片开头那句“我们紧握选票,就像紧握情书”意在何处。它像一把纤细的利剑,挑破暴力与控制以“爱情、浪漫和保护”为名的那块遮羞布,也像一声清脆的拍掌,打碎我们长久以来对女性真正的需要所为之物的错误想象。
母亲攒下的钱没有用来给未成年的女儿买婚纱,是给她买来了受教育的权利。
母亲最后的奔跑不是为了曾经的爱情,是为了女性的权利,女性的权力。
女本似水,他们以为水柔弱无骨,但他们忘了:水可洗净污垢,亦可滴穿顽石,水可孕育生命,亦可淹没万物。
剧中的举证是“初步”的,我相信这意味着还有更多的后来人,为性侵受害者不再遭受类似伤害,为争取更多的女性权利,奔走呼告。她们一直相信,一直期盼,还有明天。
还想记录朱迪·科默在因为《初步举证》获得“奥利弗最佳女主角奖”的获奖感言中的最后一句话。
“It might take the stars to align and for you to be met with such generous and kind and petient and nurturing people, but it is possible.”
当星辰排列成序,你终将邂逅那些慷慨、善良、耐心且温暖的人。
所以,在今日的黑暗中奔跑的人,不要灰心,还有明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