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探戈》影评观后感
《撒旦探戈》是匈牙利导演 塔尔·贝拉的作品,拍摄于1991年,1994年上映。电影是根据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拉斯洛是202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因为这个缘故,我读了他的小说,并同时看了小说改编的电影。
《撒旦探戈》可以说是电影史上的奇葩,几乎是复刻原著小说,时间长达七个多小时,有人形容说,刮干净胡子进电影院,出来的时候又是满脸胡子茬,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假如不是电影专业人员,或者不是小说的爱好者,真的难以想象能把整部电影看下来。电影一开场就是长镜头,镜头的背景是一排破旧农庄的房屋,斜坡屋顶粉刷着白色的墙面,一群牛从栅栏里面出来,它们在农庄前面行走和嬉戏,不时还有公牛欺负母牛的场景。节令应该是深秋季节,空气中有寒风的影子,地上一片泥泞,背景音乐非常空灵,片长达8分钟之久,不注意看画面是静止的,事实上,机位在缓缓地移动。这样的开场白,要么是史诗级的大片,要么就是一塌糊涂,假如是习惯快节奏的观者,就这个开头就把你弄崩溃了。
在说电影之前,还是先说一下《撒旦探戈》这部小说,这是拉斯洛1985年的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拉斯洛出道即巅峰,这是很多作家都期待的结果。从现在来看,小说是写实的,其背景及要表达的效果,差不多是当时匈牙利甚至东欧国家的微观化写照。电影是在东欧剧变之后开拍的,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导演希望将小说要表达的灵魂原汁原味地搬上银幕,也算是对那段历史真实记录。
有人问,这部电影不能缩成2个小时的片长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小说的故事特别简单,缩成2个小时丝毫没有问题。假如沉浸于故事之中,那这部电影就失去了史诗级的震撼力。
为了解释电影,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故事情节。
在匈牙利有那么一个不知名的村庄,由于经济萧条,人们的生活处于极端压抑之中,具体的原因电影里面没说,其实也不用说。一战之前,匈牙利和德国组成奥匈帝国想称霸世界的,可二战之后,匈牙利跟一群东欧国家被裹挟到了华约组织。苏联对这些国家的大国沙文主义,导致它们国内的政局极度不稳定,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革命事件。虽然苏联出兵平息了,但是,社会潜伏的危机在慢慢滋长,加上苏联强行推广的工业模式,导致匈牙利的经济不断凋敝。具体的就不展开了,虽然原著里没说具体的时间段,但是,应该是对那段日子的映射。
处于极度压抑状态下的村民,生活状况也极其糟糕,偷窥的、卖淫的、通奸的、诈骗的、酗酒的、捣乱的,不一而足,生在这样恶劣环境中的人们,总是希冀着命运出现转机,他们渴望救世主。
恰在这个时候,架车的人说,先前大家以为死掉的人伊利米阿什和裴特利纳竟然复活了,他们正往村子里走来。伊利米阿什将要来了,仿佛绝望的湖面上扔下一颗石子,在村子里掀起了浪花。村民们齐聚到酒馆里讨论着这个话题,有人高兴、有人愤怒、有人期待、有人憎恨,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在酒馆里或借酒浇愁或醉酒狂欢。
伊利米阿什和裴特利纳其实是两个混混,他们浪迹于各地,其实是充当警方的线人,不时地给警察提供情报。顺带说明一下,特务政治好像也是前苏联的特产。伊利米阿什为什么来到村庄大家都说不清楚,也许是生计无着所以回到自己的根据地。
故事进入到高潮是因为一个小女孩叫艾什蒂,她是寡妇霍尔古什的小女儿,好像有点精神不正常,好在她不正常,因为她两个正常的姐姐都在做着卖淫的生意。小艾什蒂在家里一直不受待见,唯一对她好一点的哥哥骗她说,把钱埋在地里,地上会长出摇钱树。小艾什蒂信了,跟哥哥一起把钱埋在了土里,结果,她的哥哥把钱偷走了,这是压垮艾什蒂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艾什蒂在窗外看着村里人在酒馆狂欢之后,将心爱的猫虐死,最后自己服老鼠药自杀。
伊利米阿什和裴特利纳、艾什蒂的哥哥此时来到村里,他带领村民在雨中寻找艾什蒂一天,最后发现了艾什蒂的尸体,面对艾什蒂的尸体,伊利米阿什发表了一通激情洋溢的演说,大致内容是,他受政府安排,准备在奥尔马西-马约尔建一座自由的农庄,这里是未来的天堂,假如大家有意愿的话,可以跟着他一起走,前提是,需要缴纳一笔启动资金。绝望中的农民没经住伊利米阿什的蛊惑,纷纷将自己的全部积蓄交给了伊利米阿什。
为了奔赴希望之地,他们几乎连夜就动身前往伊利米阿什指定的地点,为了显示他们不再回头的决心,他们击碎了门窗、毁坏了家具,目的是为了防止吉普赛人住进他们的房子。
除了酒馆老板、霍尔古什夫人及她的两个女儿,大家都收拾行囊跟着伊利米阿什走了。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奥尔马西-马约尔,这里早先是地主的庄园,后来改为国有农具的废弃仓库。到这儿,伊利米阿什原本可以卷款跑路,可他还是有手腕的,假如这样一走了之,村民一定会报案。伊利米阿什没有这么傻,他假装着说,他原本想在这个地方建设家园,可临时出了变故,政府不同意这个方案,为了长久的计划,现在,他只能把这些人安插到不同地方,他跟这些人单线联络,让这些人成为他的线人,等将来机会成熟了,他再重启建设计划。走投无路的村民在绝望中接受了伊利米阿什的安排。伊利米阿什把这些人的信息当着自己的线报交给了警察局交差。
故事又回到了村里,原来故事是以医生的口吻写的。他是村里的偷窥者,他之所以没去酒馆,没跟伊利米阿什出走,那是因为那天他病了被送去住院13天,由此躲过了那一场骗局。
这么简单的故事情节,那么长的一部电影,每个镜头都会定格很长时间,以至于让人觉得是网络出现了故障,可镜头一直是在动着的。慢长的镜头不仅不会感到疲惫,反而有一刻千钧的感觉,甚至眼睛都不愿意眨一下,生怕错过重要的细节。
一个镜头久久地定格在演员的脸上,演员靠着面部表情来演绎自己的心理状态,熟悉电影的人都知道,这是需要高超的演技的,这部片子高明的地方就是选了这样一批优秀的演员,他们几乎真实再现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除了演员,电影里出现的牛、猪、狗、猫、猫头鹰、马,都有上佳的表演,这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水平。
黑白制作、凄风冷雨、长镜头、面部特写,就这些元素放在一部电影里,瞬间就觉得电影的艺术感是充盈的,加上电影依托的让人沉浸其间无法自拔的故事,这成就了文学与影视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