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文/徐晓政
炎热的夏日,晚饭后,我带着家人去大什字百益时代广场去看电影。因为是赠票,不知道电影名,就随便去看看。没想到,19点在5号演播厅播放的电影是《南京照相馆》,以前微信视频号上只看到过电影名字,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工作人员为我们选了座位。
电影《南京照相馆》讲述了1937年冬天南京沦陷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进行惨绝人寰的屠戮,对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大肆掠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影片以小人物的悲悯视觉,再现家园被虐的真实历史故事。剧中讲述了唱戏的林毓秀、苏柳昌在逃难过程中与照相馆老板金承宗一家4人相遇相识,从此与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故事。曾经碧波荡漾的秦淮河一片血红、浮尸堵塞;曾经热闹繁华的街市,变得残破不堪;曾经香火缭绕的南京夫子庙,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日军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土地烧焦、房屋倒塌、撕心裂肺的叫声,到处一片狼藉,非常痛心,锦绣中华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剧中一首南京童谣贯穿始终:“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大刀/从你家门前走一走/问你是吃橘子/还是吃香蕉?”稚嫩的童声带着希望,最后大家合影后一起唱的童谣,增加了亲人离别时悲痛的气氛。
面对敌人烧、杀、抢、虐、奸犯罪的底片,他们冒着被砍头的危险留下了最后的铁证。敌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恶行径,企图将屠戮的罪证隐藏起来,是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与敌人周旋,最后把罪证公布于众。照相馆里老金、苏柳昌二人被逼迫洗照片才换来的两张通行证,三个人想让对方活下去,最后把通行证给了老金的妻女。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日军阴险狡诈,给了通行证后,转头交代关卡士兵杀死持证人。老金以为他的妻子和女儿逃出了城,他到死都不知道,他的妻女其实早已遭遇了不测。
面对敌人的残暴,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守望相助,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中国人刻在骨子里互助温暖让我感动,我相信它会世代相传,永不熄灭。“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铮铮誓言,是中华儿女抗敌的共同心声。班长宋存义以命换命的壮烈,金承宗抡起板斧杀敌的快意,翻译王广海最后的觉醒,拼命保护林毓秀而被敌人射击失去生命,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如鲠在喉,眼泪止不住地流下!南京大屠杀,那千万个鲜活的生命是我们的手足同胞,如蝼蚁般被践踏,心中如万箭穿心般疼痛,压抑与难受,情绪的闸门彻底决堤,我泪流满面。
通过影片能够深刻感受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真实得比银幕上的更血腥、更残忍百倍。前赴后继的先辈们也不知道中国能不能赢,但正是因为他们,中国才没输,先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年轻的一代,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铭记历史,不让历史重演!
电影《南京照相馆》揭开历史的真相,不忘国耻,不忘历史,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揭露历史的伤疤,给我们上一堂富有教育意义的课,让全世界都知道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那些惨痛的记忆,不是故事,是真实发生的民族灾难。影片里,充斥着暴力与黑暗,但夹缝中透着微弱的光,这束光是希望和民族脊梁,这束光是坚定的革命信仰,是中国必胜的信念,是先辈们用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让我们记住秋瑾、赵一曼、向警予、夏明翰、杨虎城等革命烈士,是他们的奋不顾身,才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在这里我想对先烈们说:中国的强盛,离不开您诸位的付出,您诸位渴望人民安居乐业、盛世繁华,我们替您看到了,未曾谋面,感受其恩!
残忍的场景让人窒息,恨得让人咬牙切齿,心上留下难以愈合的痂,愤怒与痛心交织,更懂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的意义。愿更多人通过影片,不忘先辈们的付出,不忘他们一代人拼了三代人的命,用血肉换来现在的国泰民安。记住不该被遗忘的过往,让先辈的苦难时刻警醒我们: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爱我中华,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